簡介 :
武漢同濟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培干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現附屬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心血管病、呼吸系病、普外、婦產科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內科實驗室是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康復醫學科被WHO指定為培訓和研究中心,同時,武漢同濟醫院還是亞洲國際急救中心成員單位。
武漢同濟醫院網友推評疾病有腎移植、肺癌、乙肝、不孕不育、肝癌、甲亢、垂體瘤、重癥肌無力、冠心病、紅斑狼瘡等,從側面體現出武漢同濟醫院較強的綜合實力。
武漢同濟醫院醫療技術力量雄厚,搶救危重病人和診治疑難雜癥方面成績卓著,擁有正高職稱300多人,副高職稱250多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0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89人,以中科院資深院士裘法祖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享譽海內外。診療設備先進,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導型磁共振裝置、X刀裝置、16排螺旋CT、1250mAx光機等一大批現代化診療設備。
武漢同濟醫院承擔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系、兒科系、影像、康復、法醫等10多個專業的教學任務,接受美、德、法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進修生、實習生,并且接受WHO派遣的高級醫學人才的培訓。
患友熱薦醫生:
雷霆大夫,擅長腦垂體瘤手術治療,好評率較高,“雷教授醫術嫻熟,表達干勁利落,給病人配合治療的信心和勇氣”
廖永德大夫,擅長肺癌、食管癌的診治,好評率較高,“一個盡心盡責的好醫師”
李豫峰大夫,擅長不孕不育診治,“對病人耐心”,掛號相對較難
彭荔薰大夫,擅長甲亢診治,“彭教授是一位說話和藹可親的醫生,還想辦法為病人的經濟著想”
明長生大夫,擅長腎移植手術治療?!懊鹘淌诩毿淖屑毜恼{藥,每次看門診時有什么問題都能不厭其煩講解清楚”
宋建新大夫,擅長乙肝診治,“細心的給你講解 態度也特別好 為人真的很和藹”
掛號收費價格標準:
專家號:
教 授 9.50元(特殊科室:中醫科教授10.50元、婦科教授11.50元、口腔科教授11.50元)
副教授 6.50元(特殊科室:中醫科副教授7.50元、婦科副教授8.50元、口腔科副教授8.50元)
普通號: 4.50元(特殊科室:中醫科5.50元、婦科6.50元、口腔科6.50元)
急診號: 5.50元(特殊科室:中醫科6.50元、婦科7.50元、口腔科7.50元)
病 歷: 1.00元
門診掛號時間:
1. 春夏兩季(4月-10月)
專家號:早晨6:30-下午16:30 普通號:早晨6:30-下午17:00
2. 秋冬兩季(11月-次年3月)
專家號:早晨7:00-下午16:30 普通號:早晨7:00-下午17:00
注:急診號可隨時掛(先到急診室救治,同時取急診票到掛號室掛號)。
注意事項:
1. 欲掛專家號的病友,請參閱病人選醫生指南或到分診臺咨詢。
2. 為保證病友就醫質量,每個專家每半天只能診治15-20病人次。
交通路線:
乘火車到武漢:
武昌火車站:出站后乘坐609路到航空路或體育館站下車即到
漢口火車站:出站后乘坐512路、79路
乘飛機到武漢:
先乘民航大巴到航空路下車,往解放大道方向走即到
乘長途汽車到武漢:
漢口新華路長途汽車站:電3路、508路、106路、549路
漢口宗關水廠長途汽車站:1路、106路、2路、208路、46路、5路、505路、508路、512路、523路、546路、548路、549路
武昌傅家坡長途汽車站: 701路
漢陽長途汽車站:208路、5路、716路
武漢港長途汽車站:523路、546路
以上路線車次到航空路或體育館站下車即到市內乘坐以下公交車:
1路、106路、2路、208路、46路、5路、505路、512路、523路、546路、548路、549路、580路、604路、609路、621路、701路、712路、716路、720路、79路
乘坐市內輕軌:崇仁路站下輕軌,往解放大道方向直走,過天橋。
行車路線 :
乘火車到武漢:
武昌火車站:出站后乘坐609路到航空路或體育館站下車即到
漢口火車站:出站后乘坐512路、79路
乘飛機到武漢:
先乘民航大巴到航空路下車,往解放大道方向走即到
乘長途汽車到武漢:
漢口新華路長途汽車站:電3路、508路、106路、549路
漢口宗關水廠長途汽車站:1路、106路、2路、208路、46路、5路、505路、508路、512路、523路、546路、548路、549路
武昌傅家坡長途汽車站: 701路
漢陽長途汽車站:208路、5路、716路
武漢港長途汽車站:523路、546路
以上路線車次到航空路或體育館站下車即到
市內乘坐以下公交車:
1路、106路、2路、208路、46路、5路、505路、512路、523路、546路、548路、549路、580路、604路、609路、621路、701路、712路、716路、720路、79路
乘坐市內輕軌:
崇仁路站下輕軌,往解放大道方向直走,過天橋。
乘坐市內地鐵:
青年路站或者中山公園站出地鐵,具體路線見上圖,M標記為地鐵站。
(光谷院區)
公交:乘坐913、786、301到“高新大道光谷同濟醫院站”下車即到
913路(珞瑜路吳家灣-豹澥停車場)
786路(魯磨路光谷廣場-神墩三路光谷七路)
301路(關山大道公交場站-聚賢路任慧璐)
地鐵:乘坐11號線(2018年建成通車)到“高新大道光谷同濟醫院站”下車即到
電話 :
120,027-83663131(總機),主院區:027-83662688(總機),027-85726114,027-83663298(咨詢臺) ;光谷院區:02763639393中法新城:027-69378083
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從1959年開始組建,1970年開展冠心病監護,1979年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81年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996年批準為湖北省重點學科,1998年建立高血壓病研究所,2001年批準為教育部重點學科,2006年復評連續獲得教育部重點學科稱號。該學科是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委員和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中華醫學會湖北省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和武漢市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在教學、醫療、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和先進水平。
心血管內科具有全面的診療手段和豐富的診療經驗,負責湖北省及周邊省市心血管疾病疑難危重患者的診治,同時為各類心血管疾病的普通患者提供優質診療服務。每年門診量60000人次,收治3000人次,并不斷增加,外地患者占總患者比率將近達到50%。心血管疾病診治水平達到國內大型綜合醫院心血管內科前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
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是全國最早開展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單位,同時也是最早開展冠脈造影及冠脈成形、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主動脈疾病支架植入治療的單位之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輻射湖北及周邊省份乃至全國的心血管學科??傊鞣N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水平均處于國內先進或領先行列。
1、冠心病的防治及介入治療學。在國內率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療PTCA支架植入術及二尖瓣球囊血管成形術等介入心臟手術水平居國內先進行列;率先開辟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綠色通道,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贏得了時間。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防治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構和心肌力學的研究及交感神經遞質與心肌缺血關系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的介入治療方面,該科形成了可以在發病的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任何時候進行介入治療,從而形成全國主動脈夾層治療中心單位,同時輻射到全國大部分省市。
2、心臟電生理學。包括心臟電生理學基礎研究,射頻消融治療室上速、室速、房撲。房顫等心律失常成功率及安全性居國內先進行列。建立正常人和各種心臟病的心電圖數據庫和心電圖標準化的研究為國內開創性的工作,填補了國內空白;心率變異分析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3、心血管疾病分子診斷。在全國最早開展了疾病的基因診斷和以基因表型特征指導臨床個體化醫療的工作,如CYP2C9/VKORC1基因變異指導華法令的臨床應用、FV因子突變的診斷、肥厚型基因診斷和心肌病惡性表型識別、氯吡咯雷抵抗(2C19狀態)、SLCO1B1 基因型與肌溶解、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LIDDLE綜合征、脂蛋白腎病等的診斷等,為臨床疾病的病因診斷和個體化醫療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4、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開展了高血壓社區防治;在難治性高血壓病因診斷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工作成績,尤其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新診斷方法并將經驗向全國推廣(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發表)。
5、心血管分子生物學及內源性保護機制研究。用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介導人激肽釋放酶基因等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研究居國際領先地位;血管內皮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花生四烯酸細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代謝途徑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研究處于國際研究前沿。
6、心腦血管新危險因素的研究。開展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研究和進行中風、冠心病危險評估及預測,這一研究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并為國際認可。
7、心力衰竭發病機制和藥物干預的研究。該學科從器官、細胞及分子水平對心力衰竭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重點研究心肌收縮蛋白的基因和心臟組織的自分泌、旁分泌與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關系,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的決策的選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由心血管內科陸再英教授主持編寫了五年制《內科學》教材第六、第七版,為國家醫學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陸再英教授還編寫《英漢醫學詞匯》第二版,馬業新教授也編寫了《心血管病診療指南》第二版,指導醫生臨床工作。
心血管內科包括心內科兩個病區及重癥監護病房(CCU)、心臟導管室、心功能檢查室(含心臟超聲檢查)及高血壓研究所(含基因治療中心及實驗室、遺傳學平臺)五個部分組成,正式開放床位70張(實際開放床位90張),床位利用率近幾年始終超過103%-108%。擁有大型醫療設備價值達4,000余萬元,先進的心血管數字減影系統、血管內超聲系統,Ensite3000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64導聯心電監護記錄分析儀,血流動力學和介入心電監護系統、數字化中央監護系統。擁有先進的CCU病房。
實驗室占地680平方米,分為臨床實驗室和基礎實驗室,包括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基因診斷及遺傳學研究技術平臺、臨床分子檢驗室和細胞電生理研究室。裝備了相應的實驗設備和儀器,總價值達2,000余萬元, 先進的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設備為各類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提供了完善的平臺。實驗室滿負荷工作,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15-20篇。心功能室占地800平方米,含心電圖、長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傾斜試驗、體外反搏等診斷,有高級職稱(教授、副教授2人)。
心血管專業人才是科室發展的基礎,現有工作人員98名,其中心血管??漆t師33名,包括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名、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3名,主治醫師13名,住院醫師3名,每位副教授以上級別的人均曾在國外著名心血管研究機構深造,33名醫師中23名具有博士學位,5名碩士學位,5名學士學位。其余為護理人員46名,護工8名,技術人員10名,秘書1名。
為了科室長遠發展和個人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心血管內科每年派1-2名醫生到國內著名醫學機構進修半年以上,每星期一下午1次由陸再英教授主持的疑難病例討論,每月組織1次科內業務知識學習,學習文獻與指南;每年組織3-4次心血管進展方面的研討會,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學,并派科內中青年醫生積極參加國內外著名心血管學術會議,為全省、全國乃至國際同行提供了交流平臺。2009年6月12日該科正式聘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院士為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兼職客座教授,指導他們科研工作。每年下鄉進行繼續教育和義診4-6次,同時到地市和全國會診每年200人次以上。
自2000年以來心血管內科先后獲得國家級項目46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項(含2項為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8項為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為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為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項目、1項為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1項為自然科學基金探索項目)、科技部863項目3項、科技部973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衛生部部屬(管)醫院臨床學科重點項目1項;省市級項目27項,包括湖北省科委項目8項、省自然基金項目9項等項目,總經費超過1700萬。據不完全統計,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將近700篇,其中大部分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及源期刊雜志上,包括在Circulation Res, Hypertension, Cancer Res, J Pharmacol Exper Ther, Mol Cancer Ther,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Circulation Cardiovasc Genetics, Gene Ther, Hum Gene Ther 等雜志發表 SCI論文共80余篇,最高影響因子為9.7。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共8項,其中獲得批準5項,其余3項正在公開實審中。
同濟醫院消化內科及消化內鏡中心由我國已故消化內科的先驅,著名肝臟病學專家過晉源教授創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半個世紀以來,在慢性肝臟疾病、胃腸疾病、膽道和胰腺疾病及治療內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優勢。改革開放以來,該科先后共主持承擔了近30余項國家級、省部委基金課題,共獲科研經費近一千多萬元。目前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設備齊全、經費充足,整體醫療水平先進。
科室組成:消化內科由消化一病區、消化二病區、消化內鏡中心、肝臟胃腸病研究所及胃腸道動力檢查室五部份組成。消化科病房擁有病床78張,配備有重癥監護與搶救設備,專門收治消化系統疾?。òㄊ彻?、胃、小腸、大腸、肝、膽、胰腺等臟器的腫瘤性、炎癥性、功能性疾病及其他疾?。┗颊?,成功救治了許多胃腸及肝膽胰疾病的急、危、重癥患者。他們中有享譽國內知名的教授,為醫學事業作出貢獻的老專家,還有一批年富力強,診療技術精湛,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的中、青年專家。
人員結構:消化內科具備完善的三級醫師(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醫療工作管理體系并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隊伍,各級專業人員齊備,目前有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13名,其中獲博士學位者12名、碩士學位者7名。出國留學或進修回國人員10名。
內鏡中心:該中心是華中地區最大、設備最先進、診療例數最多的消化內鏡診斷治療中心之一,該內鏡中心技術水平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居全省領先地位。該中心擁有國際先進的電子胃鏡、電子十二指腸鏡、電子結腸鏡、小腸鏡、放大胃鏡、染色胃鏡、放大腸鏡、超聲內鏡、膠囊內鏡及一大批附屬設備,并廣泛開展無痛苦胃、腸鏡檢查。除可進行常規消化內鏡檢查外,中心還開展多項內鏡下治療項目,運用內鏡進行消化道出血急診止血治療,食管良惡性狹窄經內鏡球囊擴張術、探條擴張術,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注射治療、套扎治療;食管惡性狹窄金屬支架治療,消化道息肉電凝切除術,異物取出術等。且該科在國內較先開展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十二指腸乳頭球囊擴張術、鼻膽管引流術、膽道塑料及金屬支架引流術,胰管括約肌切開取石術,鼻胰管引流術和胰管內置管引流術、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膽胰聯合引流術等多種復雜內鏡治療技術,在膽胰疾病的內鏡治療方面處于中南地區領先、國內先進水平。使許多患者免除手術之苦,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肝臟胃腸病研究所:消化內科及其下設的肝病研究所開展肝病研究20多年,對乙肝等肝臟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功申報了多項乙肝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973項目,如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種干預乙肝相關性肝癌發生的新策略:通過調控兩種門控蛋白啟動的DNA DSB修復途徑遏制HBV的整合”(No.3087223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的作用機理研究”(No.30330680),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計劃)子課題“乙型肝炎重癥化臨床監測及防治的基礎研究:乙型肝炎重癥化的宿主分子遺傳特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從新角度研究HSC的功能:TLR介導下的抗病毒效應”(No.30800968,2009.1-2011.12)。
還成功申報了肝癌課題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etrin-1對肝癌細胞EMT的調控及其侵襲表型逆轉的實驗研究”(No.30873038);”遺傳印記基因PEG10,一個潛在的肝癌基因治療的新的分子靶”(No.30471983);”HBx基因對DNA修復酶表達的調控及其在肝細胞癌發生中的作用”(No.30570821)。并發表多篇SCI論文。
在多項基金資助下,實驗室建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建立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免疫室、生化室和細胞培養室,實驗室設備齊全,并配有相應的實驗技術人員。
胃腸動力實驗室:可進行24小時食道pH測定、食管測壓、食管酸反流檢測,胃腸起搏治療,肛門直腸測壓、肛門直腸生物反饋、動態胃電圖、食物不耐搜檢測等技術。
同濟醫院婦產科由我國已故婦產科學先驅、國家一級教授金問淇先生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創建,在歷屆學科帶頭人蔡桂茹、羅麗蘭、顧美皎、漆秀梅、馬丁等教授領導下,逐步形成了學科齊全、結構合理、綜合發展的整體模式。該??剖菄业谝慌T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授予點,同時也是第一批三個國家級婦產科重點學科之一??傊?,在近七十年的不斷發展中,在歷代同濟人的不懈努力下,同濟醫院婦產科奠定了在全國的學科優勢地位。
1975年同濟醫院在中南地區率先建立婦科腫瘤???,1977年創建婦科腫瘤實驗室。婦科腫瘤??片F為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華中學術培訓中心,所屬實驗室為華中科技大學“腫瘤侵襲轉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湖北省“腫瘤侵襲轉移”重點實驗室?,F有主要設備儀器有:Thinprep液基薄層制片系統、計算機人工智能化子宮頸癌快速篩查診斷系統(CCT)、陰道鏡診斷系統、LEEP治療儀、血鉛檢測儀、CO2培養箱、生物顯微鏡、切片流式細胞儀、PCR儀、酶標儀、激光捕獲儀、超高速離心機、電泳凝膠分析系統包括二級電泳儀、倒置顯微鏡及顯微操作系統等多種高精端儀器設備。
婦科腫瘤??茡碛薪淌?人,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5人、其中10人擁有博士學位。護士23人,技術員4人、工人2人、秘書1人?,F任學科帶頭人馬丁教授為留美歸國人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學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任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湖北省腫瘤侵襲與轉移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北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是我國婦產科界最早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唯一的“973”首席科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婦科腫瘤??剖菄鴥茸钕乳_展腫瘤基因治療研究的單位之一,并率先進行腫瘤移植與自控的基礎研究。該學科與國外主要科研機構如美國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休斯頓M.P.Anderson腫瘤中心、匹茲堡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有長期合作關系,學科帶頭人馬丁教授在國外任高級研究員多年,目前所承擔的惡性腫瘤的基因治療、腫瘤轉移的基因調控等多項研究課題均居于國際前沿領域。
在馬丁主任的領導下,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近10年來婦科腫瘤??圃谂R床、科研及教學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臨床上,該??剖罩瘟舜罅课V匾呻y病例,成功完成了各種婦科腫瘤手術。新增了“宮頸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及“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HRT的臨床研究”兩個臨床項目,進展良好。同時開展了宮頸癌新輔助化療保留女性生育或內分泌功能的多中心研究??蒲猩?,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ú浚┘夗椖?8項,并兩次獲得“973”項目;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86篇,SCI引用1000余次。獲中華醫學獎一等獎2項,國家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獎一等獎2項,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國際專利1項。出版腫瘤學專著6部。教學上,該??埔雅囵B博士生67名,碩士研究生132名,博士后3名,海外留學生4人,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武漢同濟醫院腫瘤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全國綜合性醫院最早成立的腫瘤科。經過50年的不斷研究探索、經驗積累、設備更新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現在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腫瘤研究及治療中心。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開放床位數近200張,現有工作人員一百余人,包括醫生42人;護士80人;技術人員16人。教授、副教授10人,中級職稱1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其中多人有留學國外的經歷。與美國MD.Anderson癌癥中心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并聘請該中心的教授出任同濟醫院的名譽教授,多次來同濟醫院講學和指導工作。
目前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要進行腫瘤的科學研究、診斷、綜合治療、預防和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宮頸癌、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胃腸道腫瘤、食管癌、腎癌和睪丸腫瘤以及癌癥的姑息治療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對于其他少見惡性腫瘤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在腫瘤的治療上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其中宮頸癌、鼻咽癌治療效果顯著,近距離放射治療、全身立體定向放射治療(X刀)和癌癥疼痛治療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F在已經開展了先進的三維調強放射治療,大面積不規則野照射。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近十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教委課題1項,省科委課題10項,省廳科教處課題3項,省自然基金5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課題2項,院、校級基金23項。近年來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參加了多項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如針對高危乳腺癌病人進行的分子靶向治療新藥抗HER-2單克隆抗體新藥臨床試驗。規范化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為不少難治病人提供了新希望。
隨著武漢同濟醫院的建設與發展,腫瘤中心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中,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同濟醫院團結、嚴謹的腫瘤中心工作者會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神經內科成立于1947年,1978年成為碩士點,1986年成為博士點,1995年成為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4年榮獲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是碩士、博士、博士后培養點及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臨床、科研、教學齊頭并進,分學科??苹黄?,以特色??茙尤珜W科發展,以規范化診療為基礎提高醫療工作質量等特色優勢。在老中青三代神經病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該科臨床診療優勢尤為突出,凝煉七個優勢學科方向:腦血管疾病、癲癇、肌病、錐體外系疾病、腦變性病、神經心理、神經康復,各方向均有多名臨床經驗獨到的學科帶頭人,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同濟醫院癲癇中心、中德神經病理診斷平臺及多個??圃\療小組。主辦了隸屬于教育部的雜志《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并列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編寫了10余本神經科專著。
神經內科人才結構合理,擁有一批年富力強、富有創新能力的技術骨干。全科在職職工91人,醫生27人、護士44人、技術員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副研究員1人、副主任護師1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9人;其中博士學位19人、碩士學位8人。
神經內科年門診量約12萬人次,住院量約3000余人次每年,病床數110張,診治了大量的神經科疑難雜癥,為下級各醫院培養了數百名神經科骨干醫生?;谠摽频膶W術影響和臨床輻射力,該科多名教授被騁為各級學會的主要負責人。學科帶頭人王偉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中國微循環協會理事、武漢醫師協會理事;學科帶頭人朱遂強教授被聘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電圖與癲癇學組委員、湖北省病理生理學會神經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武漢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武漢市分會癲癇學組組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骨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三位一體,在國內外具有很高醫療和學術聲譽的骨科疾病診療中心。同濟醫院骨科是國家臨床重點???、湖北省骨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湖北省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和湖北省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優秀病房。目前骨科擁有5個病區,共有編制床位220張,設有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和手外科四個亞???。擁有主任醫師、教授11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4人,主治、住院醫師22人,骨科??萍夹g人員3人。
自上世紀60年代,同濟醫院骨科率先在全國研制并應用髖、膝、肩、肘關節置換術治療各種嚴重骨關節疾??;率先在國內應用髓內釘技術矯正骨骼畸形等;率先在國內研制各種藥物緩釋系統治療急、慢性骨感染和骨腫瘤等。目前全身各關節、不同類型的關節置換術在湖北省居領先地位。
同濟醫院脊柱外科在湖北省處于領先地位,在全國亦享有盛譽。自上世紀70年代起率先在全國開展頸椎病的外科治療、脊椎畸形的外科矯正等;率先在全國開展全脊椎整塊切除治療脊柱腫瘤;率先在全國開展計算機導航輔助下的各種脊柱微創手術等。是我國中部治療頸椎病、脊柱畸形、脊柱腫瘤和各種疑難脊椎疾病的中心。
同濟醫院創傷骨科在上世紀7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髓內釘治療各種四肢骨折,對于累及關節面的粉碎性骨折、骨盆與髖臼嚴重損傷的治療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濟醫院是全國最早成立手外/顯微外科的單位之一,較早在國內開展了斷指斷肢再植、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皮瓣移植、帶血管蒂骨移植等多種顯微外科手術,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和社會效果。
近六年來,同濟醫院骨科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的臨床和基礎研究項目50項,獲科研經費1189萬元,發表學術論文289篇,主編骨科??普撝?本,多項科研成果經鑒定為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并榮獲包括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多項獎項。
同濟醫院骨科是國內最早一批授予碩、博士點的臨床科研單位之一,累計培養博士、博士后148名、碩士271名。每年定期邀請歐、美國等國專家講學和派出醫師到國外交流、學習是同濟醫院骨科長期屹立于骨科發展的前沿、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手段。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骨科在院黨委書記、學科帶頭人陳安民教授和骨科主任李鋒教授的領導管理下,開拓進取,穩步前進,不斷取得新成績。
泌尿外科是國內最早的泌尿外科博士學位授予點之一,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學科帶頭人在中華泌尿外科學會、中華男科學會和中國中西醫結合男科學會擔任重要職位,中國泌尿系結石學組的組長單位,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分設泌尿外科??崎T診、住院部、腔內泌尿外科診療中心、泌尿系結石體外振波碎石中心、男科疾病診療中心等5個部門。
目前,該科擁有進口和國產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各一臺,PDO診斷儀、進口和國產鈥激光碎石機各一臺,Lithoclast超聲/氣壓彈道碎石機和德國產氣壓彈道碎石機一臺,LABORIE影像尿動力儀一臺,UROSTIM生物反饋儀一臺,進口磁治療椅一臺,西門子黑白彩超、B超各一臺,腫瘤射頻消融儀一臺,STORTZ前列腺電切設備兩套,Walf電切鏡、奧林巴士各一套,等電子電切儀一套,軟輸尿管多套。男科學方面有NPT、rigitalRcan、精子自動分析儀。實驗設備有偏光顯微鏡、熱量儀、離子色譜等。STORTZ腹腔鏡設備一套。診治疾病范圍基本囊括幾乎所有的泌尿外科疾病。
同濟醫院泌尿外科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泌尿??浦?,在多種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微創手術一直是該科領先技術。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率先開展經尿道前列腺切除和膀胱腫瘤切除術,為省內及周邊地區該技術的推廣作了大量貢獻。近年來開展的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部分后腹腔鏡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先后開展了20余種腹腔鏡手術,包括后腹腔鏡腎上腺手術、腹腔鏡腎輸尿管全切術、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腹腔鏡腎蒂淋巴管結扎術治療乳糜尿、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腹腔鏡全膀胱切除術、腹腔鏡腎盂成形術、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等。并協助國內數十家省部屬大型醫院開展該方面的手術。該科腹腔鏡在泌尿外科的應用研究及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多項省部級獎。
該科很早就開展了泌尿系統結石的病因診斷和規范化治療研究,先后9次承擔尿石癥方面的國家級研究項目,主編國內權威專著《泌尿系結石》,較早成立了專門的碎石中心,擁有世界最為先進的具有雙定位功能的德國Donier體外沖擊波碎石機、美國科醫人100+鈥激光碎石機、輸尿管軟鏡、奧林巴士電子腹腔鏡、EMS第三代超聲/氣壓彈道碎石清石機等各種最先進的治療設備,可滿足各種情況結石患者的治療需要。成熟開展了藥物排石或溶石、灌注溶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輸尿管硬/軟鏡激光碎石、經皮腎微造瘺碎石排石、經皮腎超聲氣壓彈道聯合碎石清石、腹腔鏡下切開取石等各種先進治療技術,在尿石病因診斷、規范化治療和預防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目前該科是我國泌尿系結石學組的組長單位。
該科在國內較早開展一系列先進泌尿系腫瘤及腎上腺疾病手術,包括保留性神經的前列腺癌根治術、膀胱癌根治術后各種正位或異位可控尿流改道術、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基底縫合法巨大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腹腔鏡腎部分切除或腎腫瘤剜除術、晚期腎腫瘤的射頻微波消融治療等和前列腺近距離放射治療等。近年來在國內率先開展光動力學方法早期診斷(PDD)微小癌灶、不典型增生及難以發現的膀胱原位癌,同時光動力學方法治療(PDT)晚期膀胱癌,療效確切、創傷小、毒副作用低、恢復迅速,該項技術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該科每年開展大量腎上腺的外科手術治療,并對腎上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該科設有專門的男科中心和男科門診,對各型前列腺炎患者進行規范的評估,并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近年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包括生物反饋治療慢性前列腺炎、頑固性不射精癥的電刺激取精術、應用陰莖硬度測試儀(RigiScan)診斷勃起功能障礙(ED)、腹壁下動脈搭橋術治療動脈性ED、三件套假體植入治療重度ED、陰莖硬結癥磨削術、陰莖彎曲矯正術、陰莖增粗延長術、陰莖成形術以及無精癥、弱精癥的精漿生化組項分析對男性不育癥患者的輔助診斷、小劑量體外沖擊波治療前列腺痛等,這些新技術的開展為男性生殖系疾病的患者帶來福音。
該科率先在國內開展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TVT手術和in-fast SLING、TVT-O手術、人工尿道括約肌、MESH補片陰道前壁修補術以及排尿功能障礙的骶神經刺激器植入手術等,且已成為開展此類手術最多的單位之一。而近年開展了影像尿流動力學診斷排尿功能障礙、磁療椅治療排尿功能障礙、生物反饋儀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療效明顯。
開放手術包括前列腺癌根治術、全膀胱切除術后各種正位或異位可控尿流改道術、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改良法巨大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等。腎部分切除、腎腫瘤剜除術等。
硬件設施
1.多尼爾碎石機
體外沖擊波碎石由德國“多尼爾”公司發明。該院引進的多尼爾第四代碎石機Sigma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碎石機,可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泌尿系結石進行體外碎石治療。該機器配有兩套結石定位系統,X線照片顯影的陽性結石:可應用X線定位系統對結石進行定位治療,也可用B超定位系統進行定位治療;X線不顯影的結石可單獨用B超定位系統進行定位治療。圖像經計算機處理清晰度高,定位精確,并可對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的圖像進行計算機存儲,便于患者日后復查。該機配有心電監控系統,可利用病人自身的心電R波觸發碎石,避免發生心律失常;對伴有心臟疾病的結石患者極為有利。該機獨有的雙脈沖治療系統,可以把大的結石逐漸破碎成細小的顆粒,利于結石排出,避免輸尿管梗阻和損傷。該碎石機最大特點是定位精確、碎石率高,損傷小、痛苦少,安全可靠、費用較低,不用麻醉,不住院,在門診治療,碎石后即可回家。
2.綠激光治療儀
綠激光PVP是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新“金標準”,該技術經尿道直抵增生的前列腺部位,直接作用于前列腺增生組織,全面徹底進行汽化,利用特定的532nm的波長和強大的功率,使得光凝區深度為1~2mm、穿透深度僅0.8mm。具有治療安全、精確汽化、穿透深度淺,對組織無損傷、止血效果佳、可視系統下操作、適用范圍廣等優勢。PVP治療前列腺增生創傷小,術中術后基本無出血,術后恢復快,是目前國際公認理想、安全的前列腺增生治療措施。特別適合年老體弱或同時伴有高血壓、心臟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
3.影像尿動力檢查儀
影像尿動力學檢查用于下尿路功能的檢查,它將患者排尿癥狀用圖和數字表現出來,并為患者的痛苦提供病理生理學的解釋,為臨床制定正確治療方案和客觀評估治療疾病轉歸提供客觀依據。通俗地講就是對排尿習慣、次數、通暢程度以及對排尿的控制能力的改變作出解釋,并提供相適應的最佳治療方案。
4.精子自動分析儀
SQA-V全自動精子質量分析儀是世界唯一的真正全自動精子質量分析儀,WHO推薦的儀器檢測標準。儀器開機自檢,全自動檢測,正常樣品測量時間75秒。通過光電技術,計算機技術檢測,與傳統手工顯微鏡及CASA技術相比,SQA-V展現良好的重復性和準確度。美國FDA、歐盟CE、ISO、中國SFDA認證,符合WHO標準。檢測系統包括:光電計算機一體化組合設計檢測系統,相差光學視頻輔助分析系統,CCD圖象處理技術。
SQA-V全自動精子質量分析儀,是一款先進的精子分析儀器。它能在少于2分鐘的時間內測出精液參數并對精液質量進行全面量化的評估,得出測試報告參數,且全面的精子分析參數報告可以在瞬間輸出:總精子濃度、快速向前活動精子率、可計算的形態正常精子率、活動精子率指數(SMI0)、有效精子濃度(FSC)、向前運動精子濃度(PMSC)等等。
5.多功能前列腺治療儀
該治療儀是由遠紅外波(熱療)、磁場(動磁+靜磁)、振動按摩(仿人體手指按摩)、數字控制相結合為一體的前列腺疾病治療儀器。治療機理包括:單項使用治療頭作用于人體病灶部位,可直接刺激興奮交感神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還可刺激神經肌肉,能引起肌肉伸縮,產生運動效應;使用遠紅外波,是對皮膚的神經末梢一種溫和的熱刺激,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使用恒熱探頭治療,其溫熱效應可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增強酶的活力,降低肌肉和結締組織張力,緩解痙攣及減輕疼痛;使小動脈、毛細血管、淋巴管擴張,血流加強,使前列腺功能得到治療改善。能對病灶起到一種溫和的熱刺激,有明顯的鎮痛消炎的作用;磁場能緩解括約肌、平滑肌痙攣,降低肌張力和皮膚感覺神經的興奮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加速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消散,減輕炎性腫脹對神經末梢的壓迫,糾正由于缺血、缺氧、水腫、致痛物水解酶的活性,對損害性疼痛、神經性疼痛、炎癥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有明顯的療效。具有解痙鎮痛,化淤消腫,促進引流等特點。適應癥包括: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痛,精囊炎等。
同濟醫院兒科醫院和協和醫院兒科分別擁有開放床位122張,年門診量約35萬人次。兒科學各專業臨床診療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發揮了兒科疑難危急重癥診斷和治療中心的作用,多個專業診療技術在全國具有顯著優勢,并已形成一定國際影響,甚至遠至新疆、海南、黑龍江、內蒙古和云南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來就醫。
兒科自成立以來,該學科一貫注重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早在1959年就設立了專門的兒科實驗室?,F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醫院有6個兒科專業研究室(中心),實驗室面積逾1000平方米,擁有全國一流的實驗設備和研究條件,部分達國際先進水平。兒科遺傳代謝實驗室還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神經系統重大疾病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
兒科學科現有教授11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17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學科帶頭人已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擔任亞太兒童內分泌學會候任主席,提升了該學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和地位。多名專家分別擔任中華醫學會圍產學會常委、中華兒科學會委員和中青年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分會常委和中華醫學遺傳學會委員。為中華兒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組長,感染性疾病學組組長、消化病學組副組長,以及免疫學、新生兒學、腎臟病學、心臟病學和血液腫瘤學組成員所在單位,并為湖北省兒科學會、圍產醫學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多名專家擔任省市兒科學會常委、委員、秘書及學組組長和副組長。多名專家擔任國際核心期刊審稿專家、國內核心兒科期刊副主編和編委。
武漢同濟醫院腫瘤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全國綜合性醫院最早成立的腫瘤科。經過50年的不斷研究探索、經驗積累、設備更新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現在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腫瘤研究及治療中心。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開放床位數近200張,現有工作人員一百余人,包括醫生42人;護士80人;技術人員16人。教授、副教授10人,中級職稱1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其中多人有留學國外的經歷。與美國MD.Anderson癌癥中心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并聘請該中心的教授出任同濟醫院的名譽教授,多次來同濟醫院講學和指導工作。
目前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要進行腫瘤的科學研究、診斷、綜合治療、預防和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宮頸癌、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胃腸道腫瘤、食管癌、腎癌和睪丸腫瘤以及癌癥的姑息治療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對于其他少見惡性腫瘤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在腫瘤的治療上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其中宮頸癌、鼻咽癌治療效果顯著,近距離放射治療、全身立體定向放射治療(X刀)和癌癥疼痛治療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F在已經開展了先進的三維調強放射治療,大面積不規則野照射。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近十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教委課題1項,省科委課題10項,省廳科教處課題3項,省自然基金5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課題2項,院、校級基金23項。近年來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參加了多項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如針對高危乳腺癌病人進行的分子靶向治療新藥抗HER-2單克隆抗體新藥臨床試驗。規范化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為不少難治病人提供了新希望。
隨著武漢同濟醫院的建設與發展,腫瘤中心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中,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同濟醫院團結、嚴謹的腫瘤中心工作者會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同濟醫院兒科醫院和協和醫院兒科分別擁有開放床位122張,年門診量約35萬人次。兒科學各專業臨床診療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發揮了兒科疑難危急重癥診斷和治療中心的作用,多個專業診療技術在全國具有顯著優勢,并已形成一定國際影響,甚至遠至新疆、海南、黑龍江、內蒙古和云南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來就醫。
兒科自成立以來,該學科一貫注重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早在1959年就設立了專門的兒科實驗室?,F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醫院有6個兒科專業研究室(中心),實驗室面積逾1000平方米,擁有全國一流的實驗設備和研究條件,部分達國際先進水平。兒科遺傳代謝實驗室還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神經系統重大疾病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
兒科學科現有教授11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17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學科帶頭人已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擔任亞太兒童內分泌學會候任主席,提升了該學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和地位。多名專家分別擔任中華醫學會圍產學會常委、中華兒科學會委員和中青年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分會常委和中華醫學遺傳學會委員。為中華兒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組長,感染性疾病學組組長、消化病學組副組長,以及免疫學、新生兒學、腎臟病學、心臟病學和血液腫瘤學組成員所在單位,并為湖北省兒科學會、圍產醫學會主任委員所在單位,多名專家擔任省市兒科學會常委、委員、秘書及學組組長和副組長。多名專家擔任國際核心期刊審稿專家、國內核心兒科期刊副主編和編委。
皮膚性病科:于1955年隨同濟醫學院遷至武漢,經歷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和壯大,目前已發展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的皮膚性病???。該科技術力量雄厚,目前共有醫護技專業人員42人,其中包括主任醫師、教授6人, 副主任醫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9人,具有碩士學位者3人,在讀博士1人,有多人分別在湖北省皮膚科學會、湖北省性學會、性傳播疾病專業委員會、武漢市皮膚科學會、湖北省微生物學會、湖北省美容學會、湖北省變態反應學會等學術組織擔任重要職務,在學術界享有較高威望。該科分門診、病房、實驗室及激光美容中心四大部分。病房有病床40張,可診治各種疑難重癥病人。門診病人來自全國各地,日門診量達300人次以上。門診每日均有專家應診,開設有各種皮膚病疑難雜癥專家門診、性病專家門診、皮膚激光美容專家門診、瘢痕專家門診、脫發專家門診等。長久以來,該科已形成完善的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和主任大查房制度,力求為每一位疑難患者提供滿意的診治。性病門診開展各種性傳播疾病的全套實驗室檢查,進行規范化的診斷與治療,并開展艾滋病的血清篩查,該科是湖北省與武漢市性病診療服務規范合格單位。皮膚激光美容中心可診治各種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淺表新生物及進行激光脫毛、光子嫩膚等。瘢痕門診針對各種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開展個性化治療,療效顯著,備受患者青睞。脫發門診也為飽受脫發困擾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該科病房現有病床40張,可診治各種疑難重癥病人,并設有氣療室、光療室等,為患者提供多樣化的治療手段??剖以O備齊全,擁有進口的脈沖染料激光系統、翠綠寶石激光系統、四波長多功能美膚美容激光儀、激光脫毛機、光子治療儀、微晶磨削機、超脈沖CO2激光機、光動力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機、紫外線光療儀、藍光治療儀、中藥汽療儀等多種美容及治療設備,并能開展全套過敏原檢測。實驗室尚有自動組織包埋機、病理切片機、PCR儀、熒光顯微鏡、CO2培養箱等多項診斷設備。該科集醫療、教學、科研、培干于一體,不僅承擔著該校本科及研究生理論及臨床教學工作,還為基層醫院培養業務骨干提供學習進修機會。該科還是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每年均擔任一定數量藥物的臨床研究與開發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與時俱進,皮膚性病科將迎來更為蓬勃的發展!
硬件設施:
脈沖染料激光系統、翠綠寶石激光系統、四波長多功能美膚美容激光儀、激光脫毛機、光子治療儀、超脈沖CO2激光機、光動力治療儀、微晶磨削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機、紫外線光療儀、藍光治療儀、中藥汽療儀、自動組織包埋機、病理切片機、PCR儀、熒光顯微鏡、CO2培養箱等。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中南地區最早成立的心胸外科疾病治療???,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立足湖北、輻射中南和影響全國的心胸血管外科治療中心。近年來,該科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年手術量突破1500例,其中心臟大血管手術超過1000例,而且80%以上為疑難危重病例,多項技術在國、內及省內領先,已躋身全國一流心血管外科??菩辛?。
該科環境優雅、設備精良,現居由德國頂級專家設計的現代化同濟專業外科大樓內,科室現有2個病區,開放病床120張(包括ICU病床14張),并建立中南地區第一間雜交手術室,硬件設施國際一流。該科同時還配備了多臺一流品牌的呼吸機、體外循環機、離心泵、體外膜肺、主動脈球囊反搏儀、電視胸腔鏡、連續動靜脈血氧飽和度監測儀、血氣分析儀、床邊血液透析機、全套心肺復蘇儀、心電圖機、心臟彩超及纖支鏡等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和設備。
該科人才濟濟?,F有醫師20余人,其中正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8人,80%以上醫生具有博士學位和歐美一流醫院留學經歷。學科帶頭人魏翔教授留學意大利及香港,現任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心肺移植中心副主任,在冠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心肺移植、心臟瓣膜外科及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外科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多項新技術新業務填補國內及省內空白。該科一批專家在國內外均具相當影響力:潘鐵成教授留學瑞士,現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全國常委,中南六省胸心外科學會委員,湖北省胸心外科學會副主委、湖北省創傷學會常委、武漢市器官移植學會常委;李軍教授現任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留學德國及意大利,享受湖北省特殊貢獻專家津貼,并任湖北省及武漢市胸心外科學會委員;潘友民教授現任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留學瑞士,湖北省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外科學會青年委員。該科還有一大批具備突出專長的青年業務骨干。
該科實力雄厚,技術精湛,在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療及心肺移植手術等領域一直居國內先進或湖北省領先水平。該科在國內率先開展無輸血心臟移植術、尿毒癥患者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肺癌根治食管癌根治和冠狀動脈搭橋同期手術;在中南地區率先開展全主動脈置換術、胸腔鏡心臟手術和心血管疾病雜交手術;在湖北省內率先開展不停跳冠脈搭橋、肺移植和心肺聯合移植術。該科成功開展了國內年齡最小的心臟移植病例及省內年齡最大的肺移植病例,心臟移植手術例數和療效均連續3年穩居全國前三水平。
該科是衛生部批準的全國首批心臟及普胸外科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及??漆t師培訓基地之一,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9名,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包括外籍研究生)多名,并已接待美國、德國、瑞士、日本、朝鮮、烏干達、馬里、赤道幾內亞、毛里求斯等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交流訪問,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
該科一直注重與臨床相結合的科研工作的開展,曾成功開展全國首例心臟移植動物和不停跳冠脈搭橋實驗。近年來,科研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及多項國家級和省級課題,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120多篇,并主編(譯)《CARPENTIER瓣膜重建外科》、《心胸外科疾病診療指南》及《心胸外科急癥及并發癥處理》等多本專著。
該科堅持發揚“嚴謹求實、開拓創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的同濟精神,以創新促發展,并時刻謹記“慎于術前、精于術中、勤于術后”,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優質的服務和上佳的治療效果獲得了廣大病患及家屬的一致好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外科由裘法祖院士和蔣先惠教授由滬遷漢后于1954年正式創立,是國內最早的神經外科之一。經過李齡、薛德麟、胡文安、朱炎昌等教授共同努力,迄今已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作為湖北地區神經外科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神經外科中心之一。作為我國早期批準的博士點(1985年)和碩士點(1978年)及臨床博士后流動站點(1995年),為我國尤其是湖北省及周邊地區神經外科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各層次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集醫療、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教學醫院???,在顱腦損傷、神經腫瘤、腦血管病、功能神經外科和分子神經外科多個方面全面發展。
神經外科隊伍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該學科現有中青年醫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且一半以上獲博士學位,九人有國外留學經歷,三人有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經歷,這表明了該科目前具有雄厚的后備力量,也是該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希望。另外,隨著科室與國內外學者交流的日益頻繁,該科在國內外學術界的位置也在逐漸上升。
科室現有正教授5人,副教授8人,主治醫師10人,住院醫師7人。神經外科現設神經外科專家和??崎T診、病房和研究室。開放床位135張(其中重癥監護病房18張),年手術量超過2500人次,介入治療量逐年提高。十年來,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際合作課題的基礎上建立的分子醫學研究室,不斷深入開展了腦膠質瘤、垂體瘤和功能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近年來,還承擔了多項863子項目和十一五支撐子項目。
神經外科現擁有全新進口高檔手術顯微鏡,腦室鏡,呼吸機,進口視頻腦電儀、專用DSA及“細胞刀”等一大批高檔先進儀器設備,綜合實力雄厚。
部分特色技術
聽神經瘤顯微手術治療
代表顯微外科手術水平的高危險性聽神經瘤手術經過該科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特有的手術風格:腫瘤全切率高,面神經保存率高,手術死亡率低。
癲癇外科顯微手術
在我國著名癲癇外科專家李齡教授的指導下,該科多年來一直從事難治性癲癇的 手術治療,現已成立癲癇中心,開展各種類型的癲癇手術。
經鼻蝶垂體瘤顯微手術
總結千余病例,該方法不需剃頭和開顱,切除腫瘤徹底,具有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損傷小,不需輸血和術后恢復快等特點。
松果體區腫瘤顯微手術治療
該科對松果體區腫瘤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手術例數,作為常規手術居國內先進水平。
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和顯微手術
常規開展腦動脈瘤和腦動靜脈畸形的 直接顯微手術,還開展了缺血性腦病的 搭橋手術,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病種和數量逐年增加。
脊髓腫瘤顯微手術治療
在總結千余例脊髓腫瘤手術的基礎上,該科對脊髓髓外和腦內手術治療形成了一整套方法。
顱底中線部位腦膜瘤顯微手術治療
嗅溝、鞍結節、蝶骨嵴 、巖斜區和小腦橋腦角區腦膜瘤等已常規開展,尤其對乙狀離前和顎下入路顯微切除巖斜區腫瘤已積累系統經驗。
腦膠質瘤綜合治療
多年來,采用手術、熱療、控釋化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措施,對腦膠質瘤進行治療,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均有明顯提高。
立體定向技術應用
長期以來,在立體定向技術下進行了組織活檢、定刺、X刀及“細胞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
1900年德國人埃里?!毬≡谏虾撧k同濟醫院時即以外科為基礎。而今,武漢同濟醫院普通外科不僅是同濟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國內乃至國際外科界均享有較高的聲譽,是國家教委的全國重點學科。該科有博士導師8人,碩士導師10人,有博士、碩士學位12人。以中科院院士裘法祖為代表的一批專家不僅技術精湛,而且醫德高尚。
武漢同濟醫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醫師有: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吳在德、覃修福、劉飛龍、陳孝平、楊鎮、鄒聲泉、楊傳永、錢家勤、易繼林、龔建平。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章世華、薛新波、丁志強、吳亞群、胡元龍、秦仁義、吳毅平、張志偉。
普通外科專業劃分齊全、重點突出、設施完善。診治的疾病主要有:
?。?)肝膽疾?。涸撛焊闻K外科中心屬國內最大的肝外中心之一,采用先進技術,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開展術中“B超”引導下肝段切除術、巨大肝癌切除和門靜脈取癌栓術,大大提高了切除率,降低了手術死亡率。5年生存率達40%左右,達國際先進水平。對中晚期肝癌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療效顯著,享譽國內。采用先進技術包括PTC、ERCP、EST等診斷各種膽道疾病,術中膽道鏡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果。該院成立了腹腔鏡治療中心,在全國享有聲譽,大力推動了腹腔鏡在外科的應用,使膽囊切除術等十幾種手術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療效好,深受廣大患者和醫生的歡迎。
?。?)胃腸疾?。翰捎秒娮游哥R、纖維結腸鏡等早期診斷胃腸疾病并及時予以手術。各種新術式的應用,如胃大部切除、幽門再造術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的規范性根治切除術、直腸癌手術及其術后腹腔內局部化療等,大大提高治療效果。尤其胃癌病人的長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門脈高壓癥和脾臟外科:70年代中期裘法祖教授提出“肝炎后肝硬變和血吸蟲性肝硬變的本質區別”創新性理論,獨創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并闡明門脈高壓癥外科治療的現代觀點。在此系列研究中,戴植本教授手術治療門脈高壓的理論和實踐,其主要理論和技術領先國內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脾臟外科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不斷深入,保留性脾部分切除術應用臨床后取得可喜成果。
?。?)內分泌疾?。ㄒ认?、乳腺、甲狀腺):內分泌疾病的外科治療是普通外科的又一特色,其獨特的技術和嫻熟的操作為國內同行所稱道。近年來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深入、先進的診斷儀的使用,進一步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效果。
?。?)血管疾?。涸搶I組診治的疾病主要包括下肢靜脈曲張及血管閉塞性疾病等。近年來技術力量不斷發展壯大,一大批血管疾病患者得到了最佳治療。
皮膚性病科:于1955年隨同濟醫學院遷至武漢,經歷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和壯大,目前已發展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的皮膚性病???。該科技術力量雄厚,目前共有醫護技專業人員42人,其中包括主任醫師、教授6人, 副主任醫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9人,具有碩士學位者3人,在讀博士1人,有多人分別在湖北省皮膚科學會、湖北省性學會、性傳播疾病專業委員會、武漢市皮膚科學會、湖北省微生物學會、湖北省美容學會、湖北省變態反應學會等學術組織擔任重要職務,在學術界享有較高威望。該科分門診、病房、實驗室及激光美容中心四大部分。病房有病床40張,可診治各種疑難重癥病人。門診病人來自全國各地,日門診量達300人次以上。門診每日均有專家應診,開設有各種皮膚病疑難雜癥專家門診、性病專家門診、皮膚激光美容專家門診、瘢痕專家門診、脫發專家門診等。長久以來,該科已形成完善的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和主任大查房制度,力求為每一位疑難患者提供滿意的診治。性病門診開展各種性傳播疾病的全套實驗室檢查,進行規范化的診斷與治療,并開展艾滋病的血清篩查,該科是湖北省與武漢市性病診療服務規范合格單位。皮膚激光美容中心可診治各種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淺表新生物及進行激光脫毛、光子嫩膚等。瘢痕門診針對各種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開展個性化治療,療效顯著,備受患者青睞。脫發門診也為飽受脫發困擾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該科病房現有病床40張,可診治各種疑難重癥病人,并設有氣療室、光療室等,為患者提供多樣化的治療手段??剖以O備齊全,擁有進口的脈沖染料激光系統、翠綠寶石激光系統、四波長多功能美膚美容激光儀、激光脫毛機、光子治療儀、微晶磨削機、超脈沖CO2激光機、光動力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機、紫外線光療儀、藍光治療儀、中藥汽療儀等多種美容及治療設備,并能開展全套過敏原檢測。實驗室尚有自動組織包埋機、病理切片機、PCR儀、熒光顯微鏡、CO2培養箱等多項診斷設備。該科集醫療、教學、科研、培干于一體,不僅承擔著該校本科及研究生理論及臨床教學工作,還為基層醫院培養業務骨干提供學習進修機會。該科還是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每年均擔任一定數量藥物的臨床研究與開發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與時俱進,皮膚性病科將迎來更為蓬勃的發展!
硬件設施:
脈沖染料激光系統、翠綠寶石激光系統、四波長多功能美膚美容激光儀、激光脫毛機、光子治療儀、超脈沖CO2激光機、光動力治療儀、微晶磨削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機、紫外線光療儀、藍光治療儀、中藥汽療儀、自動組織包埋機、病理切片機、PCR儀、熒光顯微鏡、CO2培養箱等。
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成立于1990年,是以嚴重多發傷及創傷危重癥救治為特色的大型綜合創傷急救中心,現擁有外科學博士10人,博士后3人;教授、博士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9人,大多數從歐美留學回國。創傷外科現擁有病床76張(創傷復蘇3張、創傷留觀15張、創傷ICU 10張、創傷病房49張),是嚴格按美國創傷急救模式組建的包含腦外科、普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外科危重癥監護、創傷康復等諸多專業的綜合型專業化的大型創傷救治中心,并開通了以院前急救→急診外科→手術室→創傷ICU→創傷外科病房救治一體化的快速綜合創傷急救體系。目前可招收創傷外科及運動醫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承擔了急診醫學、創傷外科學、運動醫學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工作。
多年來,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本著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的原則,開展了嚴重創傷、多發傷、嚴重的骨盆骨折、創傷并發嚴重感染、MODS、營養紊亂等臨床疑難問題,重點開展了多發傷的??葡到y化救治,創傷危重癥的綜合治療,創傷MODS病人免疫調理治療、營養支持與“早期干預”治療等,挽救了大量嚴重創傷患者的生命,極大提高了救治質量和病人的生存質量,且率先在省內建立了覆蓋全省數十家大、中型醫院的湖北省創傷數據庫。同濟醫院創傷外科為創傷醫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建立了 60m2的專業化實驗室,具備CO2細胞培養箱、超凈工作臺、PCR儀、電泳儀、高速低溫離心機、深低溫冰箱等儀器設備,能開展大部分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組織化學、免疫學實驗。
武漢同濟醫院呼吸內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當時稱為同濟醫院肺科,主要研究和診治對人民群眾健康危害最大的結核病和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自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OPD)、肺動脈高壓、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癌的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1996年以前,曾經承擔包括國家“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和WHO合作項目在內的多項重要科研項目,取得10多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農民肺的綜合研究”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學科點于1978、1981年先后被批準為全國首批呼吸內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1992年與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等其他4個部門一起被衛生部批準成立衛生部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2001年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呼吸疾病研究所,2001年與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一起被評為教育部重點學科(內科學呼吸系?。?。
呼吸內科自80年代初至今一直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該學科點老一輩學科帶頭人段生福教授曾擔任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副主編等重要學術職務;張珍祥教授曾擔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常務委員兼COPD學組組長、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常務編委等重要學術職務;現學科帶頭人徐永健教授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COPD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副總編輯、衛生部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重點學科(內科學呼吸系?。W科帶頭人。
呼吸內科的醫師由2000年前的8人增加到現在的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14人(占學科人員的64%),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有16人(占學科人員的73%),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有6人。目前呼吸內科主任為趙建平教授,副主任為劉輝國教授和劉先勝教授。
呼吸內科病房由2000年的半個病區、32張床位發展到目前擁有2個病區、84張床位(包括RICU 10張床位),并擁有多臺先進的設備儀器,主要有全套呼吸重癥監護病房(RICU)設備,12臺先進的有創呼吸機,14臺先進的無創呼吸機,2套睡眠監測系統,5套纖維支氣管鏡系統,4套肺功能儀等。呼吸內科的年門診量由2001年的大約7萬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大約13萬人次,年住院人數由2001年的1300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2056人次。
呼吸內科科臨床基地直接為湖北省及臨近的河南、江西、湖南等省的呼吸系疾病患者提供了優質服務,還為國家級重大臨床研究項目提供技術支撐平臺,并培養了多名呼吸內科??七M修醫師,為湖北省和鄰近數省的呼吸內科專業的發展做出較大貢獻。
科室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服務社會,該學科在中南地區呼吸學界居龍頭地位,目前年門診量超過13萬人次,年住院人數超過2000人次,并且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患有呼吸系統的急危重癥或疑難疾病。該學科為湖北省以及周邊省份人民群眾的呼吸疾病的診治做出了重要貢獻,間接促進了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呼吸內科的努力工作為我國呼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學術界占有重要地位。該學科取得了多項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提高了我國呼吸內科學的科研水平,部分研究成果為衛生管理部門政策的制訂提供了科學依據。
呼吸內科通過招收進修生和研究生的方式,為湖北省和其他省份醫院的呼吸內科培養了大批臨床和科研骨干,帶動了這些單位呼吸學科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該學科利用同濟醫院與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的關系,積極支持和扶持西部開發和建設,培訓相關人員,帶動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的相關學科發展,使其早日步入新的臺階,為我國呼吸內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濟醫院口腔醫學中心數十年來,已發展成為全國綜合醫院里最大的口腔醫療部門,擁有優秀的醫、技、護專業隊伍和先進的醫療設備,為廣大群眾及華僑、外賓提供了高水平的口腔醫療服務,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
口腔醫學中心位于同濟醫院門診大樓九層,幽雅的回廊式布局分置了口腔醫學中心下設的5個??疲嚎谇活M面外科、口腔內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放射,又設立了專家診室、特診室、、門診手術室、技工制作室、普通診室等??谇会t學實驗室位于門診大樓20樓。另外,口腔頜面外科還擁有一層樓的住院病區。中心的醫師均來自全國著名的口腔醫學院校,多數為醫學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
口腔醫學中心同時承擔培養高級口腔醫學及臨床醫學人才的教學任務,并接受國外留學生的培養工作。配備了先進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醫學中心會議廳每年舉辦各種學術會議及專業培訓班。在科研工作方面,中心承擔了國家級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市級及醫科大學等各級科研課題,并擁有著名的全國級學術刊物《臨床口腔醫學雜志》。中心先后有多人次赴歐、日、美研修,與國內外一流醫學院校進行廣泛的醫學交流,始終循國際醫學發展的潮流。同時也接受衛生部的援外工作,并圓滿完成了衛生部、教育部下達的任務。
中心開設的特診室,在這里可以享受到舒適的環境和一流的服務,診室溫馨舒適,配備有新型數碼成象系統,RVG系統,口腔內窺鏡等一系列高精尖設備,并有專家接診,疑難雜癥迎刃而解。
中心引進全套德國最先進的口腔器械消毒流程,標準的消毒室、專業的消毒人員,消毒嚴格,能防止艾滋病、乙、丙肝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傳染疾病發生,徹底解決了手機等空腔器械的消毒問題,切實阻斷了“交叉感染”,維護了患者的健康,使患者放心就醫。
口腔頜面外科簡介:
口腔頜面外科共有醫護人員21人,醫生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3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2人;護士13人。病房設病床34張,全年收治患者超過1000人,完成各類手術約900臺;配備瑞士、日本產動力系統3臺、涎腺內鏡及三叉神經射頻治療儀各1臺、心電監護儀7臺,同時還擁有先進的正頜外科手術、顯微外科手術、顱頜面骨科手術設備。醫療數量及技術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門診設專家診室、普通門診和門診手術室,共配置口腔綜合治療椅8臺,全年接診患者約2萬名。近5年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一項:正、反義tankyrase寡核苷酸的構建及對SCCHN惡性表型的逆轉作用;省級科研課題十余項;兩科研項目獲武漢市人民政府三等獎??谇活M面外科現有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3名,共培養博士5人,碩士生20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6人,留學生2人。主編口腔醫學教材2部,出版口腔醫學專著3部。
中心全面開展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其中包括新業務、新技術達30余項。如各種口腔癌的根治術及應用各種組織瓣對術后組織缺損進行修復重建;涎腺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及微創手術治療,如應用涎腺內窺鏡治療涎石癥;先天性唇、腭裂的序列治療 ;頜骨腫瘤及畸形的切除與自體骨或代用品的修復重建;顳下頜關節病的診斷與治療;顱側及顱底腫瘤的切除;顱面聯合根治顱內外腫瘤;雙側頸淋巴清術;頭皮冠狀切口進路修復頜面顴部外傷畸形,復雜頜骨骨折的復位手術,面部神經、導管的顯微鏡外科吻合術,正頜外科手術等。
中心擁有先進的牙科綜合治療臺、口腔器械消毒流程、口腔內窺鏡、根管顯微鏡、RVG、口腔全景X光數字成像系統、超聲波潔牙機、真空高頻鑄造機、激光焊接機、真空攪拌機、平行研磨儀、牙種植機等進口及國產一流設備。
口腔內科簡介:
口腔內科分為牙體牙髓科和牙周黏膜科??谇粌瓤片F有正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主治醫師五名,住院醫師一名。牙體牙髓科主要診治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以保留患牙為目的開展根管治療術。牙體牙髓??片F有根管顯微鏡,能尋找鈣化的根管口,疏通不暢通的根管,對首次根管治療失敗的牙進行根管的再治療,最大限度的保留患牙,為廣大患者服務。 牙周黏膜科主要是診治各種口腔黏膜疾病,牙周炎、牙齦萎縮等,開展口腔潔治術和各類的牙周手術。牙周黏膜??铺赜袊娚皾嵮?,特別是對煙漬、茶漬能做到有效的清潔,減輕潔牙的痛苦和縮短潔牙的時間。同時該科室還開展口腔牙齒美白業務,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修復科簡介:
口腔修復科為口腔醫學中心最早成立的專業化科室之一,擁有一流的診療設備和雄厚的技術力量,構建了醫—技互動式平臺,配備了種植??剖中g室及世界先進的種植手術設備,在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更致力于打造精品式、個性化修復治療模式。
主要診治項目有:部分或全部牙齒缺失修復、牙體硬組織缺損的修復、頜面部缺損的贗復體修復、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病的矯治等,如各種活動義齒、全口義齒、固定義齒、種植義齒及矯治器等。
特色項目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治療(CAD/CAM)、美學修復、全瓷修復、頜面部缺損贗復體修復及各種骨量不足困難病例的種植修復等。
現有教授及主任醫師1名,副教授及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醫師1名,副主任技師1名,高級技師3人。在醫師中,學歷均為博士,多人多次赴歐美留學交流。
在科學研究方面,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以及教育部、衛生部、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科研基金項目,在固定修復咬合重建方面;口腔頜面部缺損的再生修復領域和種植體周圍炎的防治方面;口腔粘接修復技術方面等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科室同時承擔多項教學任務,培養對象包括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留學生等,每年多次舉辦全國和湖北省范圍的繼續教育學習班,不斷為普和推廣口腔修復、口腔種植治療新技術、新理念,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而努力。
口腔修復主要是為各類牙缺損、牙缺失及口腔頜面部缺損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義齒(假牙)和贗復體修復服務,利用先進的、科學的修復技術,采用安全的、有效的生物材料,制作各類修復體和矯治器,以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學效果,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業務范圍:(1)各類可摘局部義齒;(2)嵌體、樁&核、冠、橋等固定義齒;(3)全口義齒;(4)口腔頜面贗復體;(5)牙齒美白;(6)種植義齒;(7)美容修復;(8)粘接修復;(10)咬合重建;(11)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病的修復治療;(12)CAD/CAM全瓷修復。
口腔種植:人工種植牙是近年發展成熟的一項缺失牙修復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鑲牙方式。該技術是將由生物材料精密加工而成的牙種植體植入牙槽骨內,作為人工牙根,經3~6個月骨愈合之后,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發生牢固結合,以此為基礎修復單個、多個或全口牙的缺失,能夠很好地恢復口腔的正常咀嚼功能以及牙齒的自然美學,而且使用持久。與傳統鑲牙方法相比,種植牙具有明顯優勢:不磨切鄰牙、良好的美學修復效果、使用持久、突破了傳統鑲牙方法對周圍牙齒及組織條件的依賴,因此,種植牙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
業務范圍
1、種植牙治療:具體包括單個、多個以及全部牙齒缺失的種植修復;
2、顱頜面種植治療:具體包括眼、耳、鼻以及上、下頜骨缺損的種植修復。
特色項目有: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治療(CAD/CAM)、美學修復、全瓷修復、頜面部缺損贗復體修復及各種骨量不足困難病例的種植修復等。
口腔正畸科簡介:
口腔正畸科現有醫護人員7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主管技師2人,主管護師1人,博士生導師1人,博士學歷者四人,在讀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8名,配有進口牙科綜合治療椅9臺及德國進口壓模機、點焊機等,擁有Rise株式會社研發的WinCeph Ver.8頭影測量分析軟件,不用暗房和數字轉換機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得到所有的測量結果和頭影測量圖,從而為錯頜畸形矯治的設計提供切實可靠的理論依據。采用國外先進的矯治理念,開展了許多新項目、新業務,對成人及兒童的牙頜畸形矯治摸索出一套獨到的方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到目前為止科室已發表相關論文52篇,SCI收錄論文6篇,主持863、國家自然基金、部、省、市級科研課題20項,在研863項目一項(項目名稱:具有控釋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復材料的研制,項目批準號2006AA03Z044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項(項目名稱:HA軸向特異結合的GEPIS對牙體硬組織再生的研究,項目批準號:30870651;HA(002)晶面結合肽引導HA定向礦化的研究,項目批準號:30970751)。
肝膽外科分為肝臟外科和膽胰外科?!?
1998年肝臟外科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陳孝平教授任中心主任。同年,陳孝平教授還組建成立了湖北省肝癌防治研究協作組,并擔任組長。1999年同濟肝臟外科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肝癌射頻消融、冷凍和微波固化治療,2003年起開展經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肝臟外科中心現有開放床位94張,附設一間設備齊全的微創治療室和一間先進的實驗室。年門診量達1.4萬人次,年手術量1000余臺。至今已施行各類肝臟手術逾萬例,成功切除最大肝血管瘤重達10余公斤,最大肝癌重達7.0公斤。
2001年陳孝平教授主持并起草了我國第一個“原發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中華外科雜志,2001,10:762),并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別兩次對原方案進行了修訂。該選擇方案公布后,為我國外科界在治療原發性肝癌時,提供了選擇治療方法的參考依據,受到了廣泛的好評。2010年陳孝平教授又組織全國肝外科學組的專家,對“肝臟解剖和肝切除手術命名以及肝血流阻斷方法與選擇原則”形成了共識,為我國肝臟外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外科雜志,2010,3:196)
2002年以來,陳孝平教授、裘法祖教授和吳在德教授總結了近二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即“肝外科手術系列研究和技術改進”和“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基礎及臨床研究”,前者獲200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者獲2005年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孝平教授任外科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和肝膽胰外科研究所所長,在肝門部膽管癌膽腸吻合術式、胰十二指腸切除胰腸吻合術式上均有所創新,提高了肝門部膽管癌、胰頭癌的手術切除率,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改善了相關疾病手術治療效果,已在全國各大醫院得以推廣應用。該項成果(肝膽胰外科幾種新手術技術的建立和臨床應用研究)2009年獲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湖北省肝臟外科臨床研究中心在同濟醫院肝臟外科中心掛牌成立,陳孝平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2009年陳孝平教授又將其1985年提出的“輔助性部分肝移植”設想應用于臨床實踐,成功地開展了親屬輔助性部分肝移植術(供體即為“暴走媽媽”), “暴走媽媽”的事跡全國家喻戶曉,包括央視在內的全國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視頻)。同時在陳孝平教授的帶領下,該院肝移植圍手術期死亡率降到了國際最低水平。
目前,肝臟外科中心現有醫師15人,技術人員2名,其中正高職稱7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6人。自1960年即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978年起開始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2002年起招收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F有博士后導師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5人。至2009年底已有3名博士后出站,已畢業博士生約50名,碩士生100余名。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膽胰外科及腔鏡外科中心是專門從事膽道和胰腺疾病診斷及治療的???,是同濟醫院“肝膽胰研究所”和“腔鏡外科診治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F有開放床位86張,年手術量1500余臺次。膽胰外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正教授7人,其中3人是博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5名,主治醫生4人,有多位博士學位獲得者及歸國留學人員。能勝任各種膽道和胰腺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復雜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及手術綜合治療方面成績卓著,社會反響良好。1947年始自裘法祖教授任外科主任主持外科工作后,就開展了“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引流術”等;1951年裘法祖教授在全國率先開展并報告“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治療膽石癥”等,推動了中國膽道外科的發展;1958年率先在全國施行一期“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壺腹部周圍癌”;1963年開展胰島細胞瘤的外科治療,至今仍居國內領先地位;1984年他們科在全省首先了開展膽道鏡取石技術,時至今日該科仍為全省最早的膽道鏡外科治療中心;1987年在裘法祖院士的指導下,出色地完成“膽道流體動力學與膽管結石成因的實驗研究”,首次提出了膽結石成因與膽道流體力學的關系,為他們國膽石成因的臨床基礎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并榮獲“國家教育科技進步三等獎”;1991年該科率先在全國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996年11月該科舉辦“衛生部腔鏡外科臨床應用學習班”,是全國腹腔鏡學組副組長單位;1997年1月召開“首屆武漢-香港腔鏡外科手術研討會”并成立同濟醫院腔鏡外科中心;2000年11月舉行“第五屆全國腔鏡外科大會暨海峽兩岸一般外科研討會”;2003年與強生醫藥器材有限公司共同舉行“全國首次腹腔鏡外科臨床應用研討會”,同年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腹腔鏡外科學術研討會”,推動了全省乃至全國腹腔鏡外科的發展,從而確立了他們醫院腹腔鏡外科中心在全國的領先地位;2005年該科被中華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授予全國首批普外科腹腔鏡培訓基地;2009年他們科成功地開展了湖北省首例經臍單通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南地區首例經臍單通道腹腔鏡肝囊腫開窗引流術以及經臍單通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2010年他們科成功開展了中原地區首例腹腔鏡下胰腺手術,開創了中原地區腹腔鏡技術應用的新領域。
科室的醫療團隊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對疑難膽道和胰腺疾病的診治有較高的造詣,其中胰腺腫瘤和膽道腫瘤的根治性手術切除和手術后綜合治療及對胰腺內分泌腫瘤的手術治療均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曾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腸外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使重癥胰腺炎的療效有明顯的改觀。目前該科又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腹腔鏡下胰腺手術”、“單通道膽囊切除術、肝囊腫開窗引流術和闌尾切除術”、等新技術,并得到了很好的療效。該科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膽道、胰腺疾病的發病機理和診斷及治療方面,尤其是胰腺腫瘤、膽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基因治療。
科室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并在國內多家有影響的醫學雜志擔任主編、副主編和編委。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錄文章4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1項,并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進步獎。
科室具備完善的診療設備,如腹腔鏡、電子膽道鏡、十二指腸鏡、液電碎石儀、超聲刀、Ligasure、腹腔鏡超聲等,能為病人提供完善的檢查和治療。
同濟醫院肝臟及門脈高壓癥外科始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53年,同濟醫院普通外科陸續開展了脾切除及各類門體分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并對脾腎靜脈分流術作了改進,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1957年,在裘法祖教授指導下,開展了第一例規則性肝切除術,為我國最早開展此項手術的單位之一,并于1958年在鄭州舉行的全國外科學術會議上首次作了報告。
1958年在裘法祖教授領導下,夏穗生和吳在德一起首次嘗試了犬同種異體肝移植。1973年起,共開展了130次同種異體原位狗肝移植,從而開創了我國肝移植的系統研究工作。1977年起,作為我國最早開展肝移植的單位之一,在裘法祖教授帶領下連續開展了臨床肝移植13例,是我國臨床肝移植第一階段積累病例最多的一組。最長存活達264天,也是當時術后存活時間最長的1例,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該項成果獲得1980年衛生部科技成果甲等獎。1964年在裘法祖教授的指導下,對肝門解剖進行了深入細致研究,提出了肝切除手術操作的若干改進,為規則性肝切除術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和經驗。
60年代末開始,外科經常派高年醫師下鄉,開展晚期血吸蟲病門脈高壓癥外科治療(主要行脾切除術),與省、市兄弟醫院一起,治療了大量病人,為基層培養了技術骨干。裘法祖教授作為全國晚期血吸蟲病外科治療組長之一,領導、組織并多次親自深入農村基層,指導和開展脾切除和胃底橫斷等手術,積極推動全國開展晚期血吸蟲病外科治療,為我國血防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70年代中期,裘法祖教授提出了“門脈高壓是肝硬變形成過程中機體的重要代償性變化”及“肝炎后肝硬變與血吸蟲肝硬變有本質區別”等理論,對普遍采用分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提出了質疑。1977年他提出了胃底橫斷術治療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接著他闡明了冠狀靜脈病理解剖和最高位食管支后,又提出了獨創性的“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進而提出了門脈高壓癥外科治療的現代觀點,其主要理論和技術在全國迅速推廣。在此系列研究中,戴植本教授、吳在德教授和其它外科醫師作了大量的臨床研究工作,該項成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80年代中期,戴植本教授提出了“門奇反常血流及分布”的理論,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斷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的理論與實踐。戴植本教授自1994年至1997年擔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門脈高壓組組長。
1981年起,吳在德教授先后開展了Nd:YAG激光光纖手術器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和接觸式YAG激光刀在實質性臟器手術中的應用研究,先后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湖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5年陳孝平教授提出了“采用輔助性部分肝移植,將自體的肝臟保留一部分,再騰出相應空間移植部分肝臟”的設想,研究成果經全國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且獲湖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一等獎。80年代末陳孝平首創在術中B超指導下施行肝切除術,該項技術通過了湖北省衛生廳主持的科研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89年在國內首先報道了系統肝段切除術,提出肝臟每個解剖部位都可以行手術切除,即肝臟無手術禁區;1994年提出肝癌按大小不等分為4個類型,即:①微小肝癌,直徑<2cm;②小肝癌,直徑為2-5cm;③大肝癌,直徑為5.1-10cm;④巨大肝癌,直徑>10cm。在國內外最早有計劃的施行巨大肝癌切除術,提出“就相同范圍肝切除而言,腫瘤大小與切除肝實質量呈負相關的理論”,腫瘤大小不是評估能否施行肝切除的唯一標準。陳孝平教授因在肝臟外科領域成績突出,分別于1996年獲“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1997年獲首屆“吳孟超肝膽外科基金獎”。1995年楊鎮教授的“肝微循環障礙和血吸蟲病門脈高壓癥”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陳孝平教授的“無水乙醇碘化油肝動脈栓塞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研究”獲湖北省衛生廳二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
1998年肝臟外科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陳孝平教授任中心主任。同年,陳孝平教授還組建成立了湖北省肝癌防治研究協作組,并擔任組長。1999年同濟肝臟外科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肝癌射頻消融、冷凍和微波固化治療,2003年起開展經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肝臟外科中心現有開放床位94張,附設一間設備齊全的微創治療室和一間先進的實驗室。年門診量達1.4萬人次,年手術量1000余臺。至今已施行各類肝臟手術逾萬例,成功切除最大肝血管瘤重達10余公斤,最大肝癌重達7.0公斤。
2001年陳孝平教授主持并起草了我國第一個“原發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中華外科雜志,2001,10:762),并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別兩次對原方案進行了修訂。該選擇方案公布后,為我國外科界在治療原發性肝癌時,提供了選擇治療方法的參考依據,受到了廣泛的好評。2010年陳孝平教授又組織全國肝外科學組的專家,對“肝臟解剖和肝切除手術命名以及肝血流阻斷方法與選擇原則”形成了共識,為我國肝臟外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外科雜志,2010,3:196)
2002年以來,陳孝平教授、裘法祖教授和吳在德教授總結了近二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即“肝外科手術系列研究和技術改進”和“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基礎及臨床研究”,前者獲200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者獲2005年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孝平教授任外科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和肝膽胰外科研究所所長,在肝門部膽管癌膽腸吻合術式、胰十二指腸切除胰腸吻合術式上均有所創新,提高了肝門部膽管癌、胰頭癌的手術切除率,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改善了相關疾病手術治療效果,已在全國各大醫院得以推廣應用。該項成果(肝膽胰外科幾種新手術技術的建立和臨床應用研究)2009年獲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湖北省肝臟外科臨床研究中心在同濟醫院肝臟外科中心掛牌成立,陳孝平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2009年陳孝平教授又將其1985年提出的“輔助性部分肝移植”設想應用于臨床實踐,成功地開展了親屬輔助性部分肝移植術(供體即為“暴走媽媽”), “暴走媽媽”的事跡全國家喻戶曉,包括央視在內的全國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視頻)。同時在陳孝平教授的帶領下,該院肝移植圍手術期死亡率降到了國際最低水平。
目前,肝臟外科中心現有醫師15人,技術人員2名,其中正高職稱7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6人。自1960年即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978年起開始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2002年起招收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F有博士后導師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5人。至2009年底已有3名博士后出站,已畢業博士生約50名,碩士生100余名。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膽胰外科及腔鏡外科中心是專門從事膽道和胰腺疾病診斷及治療的???,是同濟醫院“肝膽胰研究所”和“腔鏡外科診治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F有開放床位86張,年手術量1500余臺次。膽胰外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正教授6人,副教授4名,有多位博士學位獲得者及歸國留學人員。能勝任各種膽道和胰腺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復雜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及手術綜合治療方面成績卓著,社會反響良好。1947年始自裘法祖教授任外科主任主持外科工作后,就開展了“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引流術”等;1951年裘法祖教授在全國率先開展并報告“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治療膽石癥”等,推動了中國膽道外科的發展;1958年率先在全國施行一期“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壺腹部周圍癌”;1963年開展胰島細胞瘤的外科治療,至今仍居國內領先地位;1984年該科在全省首先了開展膽道鏡取石技術,時至今日該科仍為全省最早的膽道鏡外科治療中心;1987年在裘法祖院士的指導下,出色地完成“膽道流體動力學與膽管結石成因的實驗研究”,首次提出了膽結石成因與膽道流體力學的關系,為我國膽石成因的臨床基礎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并榮獲“國家教育科技進步三等獎”;1991年該科率先在全國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996年11月該科舉辦“衛生部腔鏡外科臨床應用學習班”,是全國腹腔鏡學組副組長單位;1997年1月召開“首屆武漢-香港腔鏡外科手術研討會”并成立同濟醫院腔鏡外科中心;2000年11月舉行“第五屆全國腔鏡外科大會暨海峽兩岸一般外科研討會”;2003年與強生醫藥器材有限公司共同舉行“全國首次腹腔鏡外科臨床應用研討會”,同年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腹腔鏡外科學術研討會”,推動了全省乃至全國腹腔鏡外科的發展,從而確立了該醫院腹腔鏡外科中心在全國的領先地位;2005年該科被中華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授予全國首批普外科腹腔鏡培訓基地;2009年該科成功地開展了湖北省首例經臍單通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南地區首例經臍單通道腹腔鏡肝囊腫開窗引流術以及經臍單通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2010年他們科成功開展了中原地區首例腹腔鏡下胰腺手術,開創了中原地區腹腔鏡技術應用的新領域。
科室的醫療團隊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對疑難膽道和胰腺疾病的診治有較高的造詣,其中胰腺腫瘤和膽道腫瘤的根治性手術切除和手術后綜合治療及對胰腺內分泌腫瘤的手術治療均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曾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腸外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使重癥胰腺炎的療效有明顯的改觀。目前該科又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腹腔鏡下胰腺手術”、“單通道膽囊切除術、肝囊腫開窗引流術和闌尾切除術”、等新技術,并得到了很好的療效。該科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膽道、胰腺疾病的發病機理和診斷及治療方面,尤其是胰腺腫瘤、膽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基因治療。
科室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并在國內多家有影響的醫學雜志擔任主編、副主編和編委。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錄文章4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1項,并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進步獎。
科室具備完善的診療設備,如腹腔鏡、電子膽道鏡、十二指腸鏡、液電碎石儀、超聲刀、Ligasure、腹腔鏡超聲等,能為病人提供完善的檢查和治療。
武漢同濟醫院腫瘤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全國綜合性醫院最早成立的腫瘤科。經過50年的不斷研究探索、經驗積累、設備更新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現在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腫瘤研究及治療中心。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開放床位數近200張,現有工作人員一百余人,包括醫生42人;護士80人;技術人員16人。教授、副教授10人,中級職稱1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其中多人有留學國外的經歷。與美國MD.Anderson癌癥中心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并聘請該中心的教授出任同濟醫院的名譽教授,多次來同濟醫院講學和指導工作。
目前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要進行腫瘤的科學研究、診斷、綜合治療、預防和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宮頸癌、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胃腸道腫瘤、食管癌、腎癌和睪丸腫瘤以及癌癥的姑息治療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對于其他少見惡性腫瘤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在腫瘤的治療上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其中宮頸癌、鼻咽癌治療效果顯著,近距離放射治療、全身立體定向放射治療(X刀)和癌癥疼痛治療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F在已經開展了先進的三維調強放射治療,大面積不規則野照射。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近十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教委課題1項,省科委課題10項,省廳科教處課題3項,省自然基金5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課題2項,院、校級基金23項。近年來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參加了多項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如針對高危乳腺癌病人進行的分子靶向治療新藥抗HER-2單克隆抗體新藥臨床試驗。規范化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為不少難治病人提供了新希望。
隨著武漢同濟醫院的建設與發展,腫瘤中心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中,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同濟醫院團結、嚴謹的腫瘤中心工作者會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同濟醫院眼屈光治療中心是湖北省首家屈光不正治療中心,醫療技術及學術地位均處于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水平。自1995年8月28日創立以來,共完成手術8萬余例,為廣大患者改善了生活質量,增加了就業機會。該中心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為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不斷引進各項先進的檢查及手術設備,使醫療質量不斷提高。該中心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格控制手術適應癥,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嚴格的術前檢查,由同濟醫院眼屈光治療中心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治療的全過程,所有手術均由本院醫師完成。該中心現有主任醫師一名,副主任醫師一名,先后承擔多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武漢同濟醫院同濟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專業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是由著名內科血液病學和內分泌病學專家、湖北省血液及內分泌學科創始人,醫學終生成就獎獲得者邵丙揚教授一手創建。經過多年發展,同濟醫院內分泌科已處于該省該學科領域的核心和帶頭地位。多位專家已成為該學科學會的主要負責人(省市內分泌學會主任委員)、省市學術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在國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目前學科專業人員16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7人,在中青年醫師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4人,此外,尚有一批專業護士及專業技術人員。??撇〈矓U大到36張,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教學、科研的人才梯隊,為學科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基礎。
內分泌科以臨床服務為中心,在全省最早創建內分泌實驗室:首先開展激素放免測定,如胰島素、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皮質激素、降鈣素和其他內分泌生化檢查,提高疾病的診斷水平,促進專業技術的發展,此外還首先在省內開展了甲亢血管介入治療,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的腎透析治療。
內分泌科每年收治大量省內外內分泌及糖尿病患者,??崎T診量和病人入住數為省內首屈一指,其解決內分泌疑難雜癥,搶救重癥病人的臨床醫學水平已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在省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
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成立于1990年,是以嚴重多發傷及創傷危重癥救治為特色的大型綜合創傷急救中心,現擁有外科學博士10人,博士后3人;教授、博士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9人,大多數從歐美留學回國。創傷外科現擁有病床76張(創傷復蘇3張、創傷留觀15張、創傷ICU 10張、創傷病房49張),是嚴格按美國創傷急救模式組建的包含腦外科、普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外科危重癥監護、創傷康復等諸多專業的綜合型專業化的大型創傷救治中心,并開通了以院前急救→急診外科→手術室→創傷ICU→創傷外科病房救治一體化的快速綜合創傷急救體系。目前可招收創傷外科及運動醫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承擔了急診醫學、創傷外科學、運動醫學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工作。
多年來,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本著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的原則,開展了嚴重創傷、多發傷、嚴重的骨盆骨折、創傷并發嚴重感染、MODS、營養紊亂等臨床疑難問題,重點開展了多發傷的??葡到y化救治,創傷危重癥的綜合治療,創傷MODS病人免疫調理治療、營養支持與“早期干預”治療等,挽救了大量嚴重創傷患者的生命,極大提高了救治質量和病人的生存質量,且率先在省內建立了覆蓋全省數十家大、中型醫院的湖北省創傷數據庫。同濟醫院創傷外科為創傷醫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建立了 60m2的專業化實驗室,具備CO2細胞培養箱、超凈工作臺、PCR儀、電泳儀、高速低溫離心機、深低溫冰箱等儀器設備,能開展大部分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組織化學、免疫學實驗。
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成立于1990年,是以嚴重多發傷及創傷危重癥救治為特色的大型綜合創傷急救中心,現擁有外科學博士10人,博士后3人;教授、博士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9人,大多數從歐美留學回國。創傷外科現擁有病床76張(創傷復蘇3張、創傷留觀15張、創傷ICU 10張、創傷病房49張),是嚴格按美國創傷急救模式組建的包含腦外科、普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外科危重癥監護、創傷康復等諸多專業的綜合型專業化的大型創傷救治中心,并開通了以院前急救→急診外科→手術室→創傷ICU→創傷外科病房救治一體化的快速綜合創傷急救體系。目前可招收創傷外科及運動醫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承擔了急診醫學、創傷外科學、運動醫學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工作。
多年來,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本著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的原則,開展了嚴重創傷、多發傷、嚴重的骨盆骨折、創傷并發嚴重感染、MODS、營養紊亂等臨床疑難問題,重點開展了多發傷的??葡到y化救治,創傷危重癥的綜合治療,創傷MODS病人免疫調理治療、營養支持與“早期干預”治療等,挽救了大量嚴重創傷患者的生命,極大提高了救治質量和病人的生存質量,且率先在省內建立了覆蓋全省數十家大、中型醫院的湖北省創傷數據庫。同濟醫院創傷外科為創傷醫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建立了 60m2的專業化實驗室,具備CO2細胞培養箱、超凈工作臺、PCR儀、電泳儀、高速低溫離心機、深低溫冰箱等儀器設備,能開展大部分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組織化學、免疫學實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專業組成立于1989年,2003年成立甲狀腺乳腺???,是同濟醫院國家級重點學科 — 普通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該科室下屬兩個病區,擁有病床100張,教授(博士生導師)2名,副教授6名(含碩士生導師3名),主治醫師5名,所有醫生均取得博士學位,7人曾赴美國、德國等國家學習深造。護理人員49名,其中碩士研究生結業2人,在讀3人;本科生31人,大專畢業13人,并先后委派3人至美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進修學習,經過各方面的職業道德及??萍夹g培訓,護理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她們始終不忘“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愛心、熱心、誠心滿足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努力爭創“社會滿意、病人滿意、自己滿意”;各位專業護士們均有著熱情的服務態度、精湛的護理技術,耐心細致的對待每一位患者,強調以病人為中心,注重人性化服務,獲得“溫馨病房”“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等稱號。
甲乳外科設有甲狀腺乳腺外科專家門診和特需專家門診,并附設了乳腺疾病微創治療室、空芯針活檢治療室和乳管鏡檢查室,已成為集甲狀腺乳腺疾病早期診斷、綜合治療、乳腺微創診斷治療為一體的臨床醫療中心。該科室在中南地區率先開展乳腺Mammotome微創治療,乳腺導管內窺鏡診療項目,在乳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并建立了一整套規范化的乳腺癌綜合治療模式,包括手術、化療(含新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積極開展乳腺癌保乳手術和乳腺癌術后一期重建手術,努力為乳腺癌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質量??剖夷晔罩尾∪私?000例,年手術量2000余臺次。
武漢同濟醫院腎病內科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湖北省技術力量最雄厚、診療設備最完善,治療水平最先進的科室之一?,F有??漆t師24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11人。該??贫辔会t師曾在美國、德國、瑞典等國家留學深造。多位專家先后成為湖北省和武漢市腎臟病學會的主要負責人、省市學術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在國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1、醫療方面:腎內科由一病區、二病區、血液凈化中心及實驗室組成?,F有病房床位數60張,能開展腎穿刺活檢術及各種病理檢查,能進行動靜脈穿刺及腹膜透析置管術,每年收治大量省內外腎臟病患者,年均??崎T診量和住院人次數為省內首屈一指,能夠診斷和治療各種腎臟疾病及腎臟病相關的急、危、重癥,臨床經驗豐富,診療水平領先。
血液凈化中心有血液凈化機30余臺,開展了血液透析、透析濾過、血漿置換、免疫吸附、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等多種血液凈化技術,年透析人次約1萬2千余次,設備先進、環境優美。能夠進行動靜脈內瘺術、人造血管移植內瘺成形術、長期中心靜脈導管留置術等多種血管通路技術,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少,技術先進。
腎內科實驗室現擁有熒光顯微鏡,全自動組織脫水機,冰凍切片機,石蠟包埋機及切片機,超低溫冰箱,低溫離心機,細胞培養箱,超凈工作臺,酶標儀,凝膠成像分析儀等多臺實驗儀器及設備;圍繞腎病???,可開展多項臨床檢驗項目,包括:腎穿刺活檢病理,ANCA,抗GBM抗體,尿位相鏡檢及血/尿滲透壓檢查等。尤其在腎活檢病理學檢查方面,能夠進行多種光鏡特殊染色:如:PAS,PASM,Masson,剛果紅,油紅O染色;免疫熒光染色:如:IgG、IgA、IgM、C3、C1q、FRA、乙肝表面及核心抗原、κ、λ、AA蛋白、甲狀腺免疫球蛋白等,對各種腎臟疾病如狼瘡性腎炎、IgA腎病、系統性血管炎腎損害、膜性腎病、糖尿病腎病、乙肝腎、脂蛋白腎病等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優良學術傳統,集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臨床學科。學科于20世紀50年代由我國已故的消化病學家過晉源教授創建,半個世紀以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學科已發展成為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和重要學術地位的感染性疾病研究、防治和人才培養中心。學科是國務院首批博士學位點、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傳染病學重點(培育)學科、衛生部首批??漆t師培訓基地、國家SFDA認證的抗感染藥物和肝病藥物臨床研究基地??剖以诰幝毠?6人,其中醫生22人(其中正教授主任醫師6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7人,住院醫師2人)、護士48人、實驗技術人員6人。返聘退休教授3人。住院部包括兩個肝病病區、一個感染病區,病床數共75張。
近年來,在學科帶頭人傳染病學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寧琴教授的帶領下,學科更上新臺階,形成自己明顯的優勢和特色:
?。ㄒ唬┙⒘爽F代化的感染性疾病診治體系
學科擁有國內一流的醫療設施、醫療技術和醫療管理水平。門診面積800m2;住院部設有病毒性肝炎、感染性疾病等3個診療病區;擁有國內一流的重型肝炎治療中心;配有彩色超聲診斷儀、肝纖維化診斷儀(fibroscan)和人工肝血液凈化治療儀、結腸途徑治療儀等多種大型診療設備。學科醫療服務覆蓋面大,立足中南地區,輻射全國。每年門診量超過8萬人次、住院病人超過2000人次。臨床基地病種豐富,診療技術精湛。
?。ǘ碛辛艘恢ЫY構合理、創新求實的學術團隊
學科帶頭人是傳染病學首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寧琴教授;學科已形成以“危重傳染病的發病機制和防治方法研究”為龍頭、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各方向均衡發展的格局。各研究方向骨干人員年輕化,學術氣氛活躍、學術思想新穎;同時部分老專家老教授仍工作在臨床科研和教學的第一線,形成了傳、幫、帶的良好團隊精神?,F學科正高職稱6人(均為博導),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3人。返聘退休教授3人。
?。ㄈ┙⒘嗽O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科研支撐體系
科室建立了功能較齊全的科研支撐體系,包括現代化的病毒學、細菌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形態學等實驗研究平臺,擁有系列高精尖大型儀器設備,價值2000余萬元。針對傳染病發病機制、診斷技術和臨床救治的具體目標,建有重型肝炎分子免疫學、細菌耐藥機制研究等5個研究子平臺,面積達800m2以上。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 “十一五”科技攻關、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級重點課題20余項,現科研經費達3000余萬元。近五年發表高水平的SCI論文70余篇。
?。ㄋ模┤〉昧艘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根據我國傳染病的現況結合學科自身的優勢,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研成果。(1)在危重傳染病的發病機制和診治技術研究的方向上,在重癥肝炎的分子免疫機制及診治策略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動物模型庫(獲得專利);系統地從微環境(免疫凝血)、肝細胞凋亡與壞死的角度研究重型肝炎發生發展機制,在國際上首次闡明hfg12在重型乙型肝炎早期組織細胞損傷中的重要作用,并針對其中關鍵致病分子,開展基因治療研究工作。(2)在病毒性肝炎的分子免疫機制研究方向,在闡明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發病機制,HDV、HCV和HEV感染在我國的流行狀況等方面取得了十多項科研成果。建立了旱獺(土撥鼠)和小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深入研究了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臟內病毒抗原及其核酸的分布狀況,部分闡明了病毒抗原、效應細胞及組織細胞損傷三者間的相互關系;探討了HBV C基因、前C基因以及S基因免疫逃逸變異的生物學與臨床意義;成功研制出可以識別多數S基因免疫逃逸變異株的單克隆抗體并建立了快速檢測方法(已獲得專利)。(3)在細菌感染的防治和耐藥機制研究方面,在中南地區率先開設感染病房。該院細菌耐藥監測網是WHO細菌耐藥監測網中國監測點之一,依托于醫學院微生物室,學科長期堅持細菌耐藥發生機制的研究。闡明了綠膿桿菌耐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機制,在國內首先進行了EGS(外源指導序列)逆轉臨床大腸埃希菌耐藥性研究;開展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的研究,為篩選新的抗細菌生物膜藥物提供靶點;在國內率先化學合成銅綠假單胞菌QS系統信號分子,首次證明了中藥成分穿心蓮內酯抗感染機制。作為牽頭單位,承擔了兩項抗生素和一項抗病毒藥物的臨床藥物試驗,促進了抗感染藥物的開發和臨床應用。
?。ㄎ澹V泛的對外合作與交流
通過牽頭973傳染病重大專項課題和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課題等科研項目與國內十余所知名的院校、醫院進行合作,并建立病毒性肝炎全國協作網(10家大型醫院)。學科定期舉辦國內各級學術交流活動,發揮學科的輻射作用,達到強強合作、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學科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與國外保持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與國外十余所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德國Freiburg大學、德國Heidelberg大學等國際一流的大學。同時學科有計劃地派出人員赴外進修學習,每年均有多人被邀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大會發言,提升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整形美容外科成立于2006年底,前身是醫院所屬科技經濟開發公司設立的近二十年醫學美容中心??剖页闪⒅?,他們秉持高起點快速發展戰略決策,重視內部人才的培養,在傳統技術的傳承與創新,先進技術的引進與探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重視學科建設,有針對性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協調充實科室整體梯隊?,F有醫師14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1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9名,護士18名。多名醫師曾在日、美、韓從事過臨床研究工作??剖蚁略O門診部包含激光治療中心、住院部和門診手術室,住院部編制床位34張,VIP房3間,面積達2000多平米,居省內前列。
在學科帶頭人、科主任吳毅平教授的帶領下,他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經過多年的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湖北省整形美容外科專業主委單位,以乳房重建為特色的多項技術成為華中地區的技術標桿,同時亦是疑難病癥重要修復治療基地,完成了同類??菩枰?0-30年的積累,具體表現在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病房規模、門診手術室的配備以及多項尖端專業設備的購置。在專業技術方面,該科乳腺癌的改良保乳治療、乳腺癌Ⅰ、Ⅱ期乳房重建治療獨樹一幟,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另開展的不少高難度手術亦在華中地區領先,如全耳再造手術例數最多,同時鼻綜合整形技術、面部輪廓整形技術、面部年輕化系列技術如全面部除皺術,眶周除皺術等方面頗有建樹。已投入使用的先進激光治療儀,如調Q1064多功能激光治療儀,K6克皺之星復合射頻美容治療儀等,德國水動力吸脂減肥系統及蛇牌腔鏡手術設備,將微創技術和美容外科的完美結合,使絕大多數患者獲得滿意療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省內首推使用腔鏡完成乳房相關整形手術,如隆乳,乳腺良性腫瘤切除,乳腺癌保乳或乳房重建等。由于乳房腔鏡可選擇較隱蔽部位的小切口,鏡下操作定位手術精準、創傷小,減少對乳房外形的破壞,真正實現了微創乳房整形。此外在①奧美定注射隆胸術后注射物完整取出;②脂肪注射隆乳脂肪結節經腺體后腔隙處理;③假體隆乳術后包膜攣縮經腋路假體取出及包膜部分切除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手術治療模式。水動力吸脂機,用于局部吸脂和乳房/面部填充,實現了微創及無創。
未來他們將繼續站在同濟醫院這個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重視技術的不斷改進,人才持續培養。同時改善醫療條件,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改善服務流程,倡導人文服務,樹立人性化醫療觀念,充分發揚“同舟共濟、格物窮理”的精神,著力加強學科建設。將具有同濟特色的整形技術占領住湖北乃至華中地區制高點并推向全國。
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1997年建科,是湖北省變態反應學醫療、教學、科研的中心,是湖北省目前唯一的臨床變態反應學科專業人員的培訓基地,省內大部分變態反應專業人員到該科進修學習后,都成為當地臨床變態反應專業主要的技術骨干。近三年門診增長率全院排名第一。1998年開始本科生、研究生課程。2001年以來獲部、省級各類課題15項,2006年獲準成為第二個國家級臨床變態反應藥學基地并開展了多項抗過敏藥物的臨床研究。2009年成功舉辦首屆中法變態反應學術大會,開辟了中法變態反應學術交流的新紀元?! ?
武漢同濟醫院變態反應科位于同濟醫院門診15樓,是我國臨床變態反應學界知名度較高的科室,是湖北省臨床變態反應學科醫療、教學、科研的中心,是全省臨床變態反應學科專業人員的培養基地,是湖北省臨床變態反應學科核心單位,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已經接待法國,德國,瑞典,美國等國的專家和香港,臺灣,國內,國外的多家醫院參觀訪問),并一直同來訪的各國專家保持著友好的聯系。
檢測方法先進
同濟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目前擁有國際上先進的UniCAP體外過敏原檢測系統,將傳統的體內過敏原檢測與體外過敏原檢測結合起來,對過敏患者進行更全面的,仔細的過敏原檢測,幫助患者查找病因,以便更好地預防和治療,檢測方法同世界上先進的國家保持一致。
治療方法獨特
同濟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采用獨特的綜合治療方法,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的患者進行針對病因的根本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受到專家和患者的好評。
臨床變態反應學科培訓基地
同濟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是湖北省目前唯一的臨床變態反應學科醫技人員的培訓基地,省內大部分變態反應醫技人員到該科進修學習后,都成為當地臨床變態反應專業主要的技術骨干。
學科地位:
同濟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在我國華中地區該學科中公認排位前兩位,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良好的影響力。
武漢同濟醫院胸外科創立于1951年,在中南地區率先開展胸心外科手術和科技攻關。2006年按國家衛生計生委(原衛生部)要求,順應學科專業化發展的趨勢,武漢同濟醫院胸心外科正式分為專業從事肺、食管、縱隔、胸壁疾病外科治療及胸部外傷救治的 胸外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兩個專業學科的設立為患者提供了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
胸外科現有編制床位125張,擁有華中地區最大,國際先進水平的??浦匕Y監護室(ICU),正床位17張,年手術量逾2500臺,占全省胸外手術一半以上,是華中地區最大、條件設施最完善的胸外科中心。2011年被衛生部首批評為國家臨床重點???。該科室現有醫療隊伍25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6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人,講師、主治醫師7人,住院醫師8人,護理隊伍90余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0人,護師25人。
胸外科在科主任付向寧教授的帶領下,拼搏奮進,不斷發展,取得優異的成績:
◇ 2013年胸腔鏡微創手術量超過1000臺,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開展業務種類最齊全的胸外科微創中心。
◇ 疑難重癥處置能力輻射全國,吸引全國各地的疑難、重癥患者前來就診。
◇ 國家衛計委在對全國65家大型醫院統計中,該科肺癌、食管癌手術死亡率僅為均值的一半,二次手術率、并發癥發生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 省內率先成功實施單肺移植和雙肺移植,省內唯一具備肺移植資質的單位。
◇ “國家衛生部胸外科臨床路徑”(臨床指南)唯一起草單位,也是湖北省唯一參與臨床路徑起草的學科。
◇ 全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授予的省內唯一全國食管癌臨床診療分中心。
◇ 國家臨床重點??圃u審中,名列全國第9,是全省唯一進入前10名的胸外科。
◇ 中共湖北省委干部保健辦胸外科唯一定點單位。
◇ 被湖北省衛計委指定為“湖北省胸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負責全省胸外科專業醫療的監督、管理、人員培訓和業務指導工作。
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自創建以來,經過幾代學者不懈的努力,已成為集醫療、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位居國內領先水平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醫療中心。目前,該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衛生部??漆t師培訓基地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基地”。 已形成鼻-前顱底外科、咽喉-頭頸外科和耳-側顱底外科等各具特色和優勢的二級學科布局。
科室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年門診量超過12萬人次,居湖北省首位。有固定床位88張,平均使用率>110%。病人來源遍及全國各省市地區,還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波等國家的華僑。擁有正教授、主任醫師10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7人和住院醫師4人??浦魅未抻廊A教授、主任醫師、博導、華中科技大學跨世紀人才,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2001年以來,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專利5項。在各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SCI收錄的國際權威期刊。近幾年,該科的鼻科基礎及相關臨床研究成長迅猛,目前已居國內前列??蒲谐晒吧锾沾芍卸庖鞴艿难兄萍皯谩?005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鼻內窺鏡相關微創技術臨床應用研究”2002年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耳鼻喉科-頭頸外科有腦干誘發電位儀、耳聲發射儀、聲阻抗測聽儀、電子鼻、咽喉鏡、多套鼻內窺鏡、鼻阻力計、過敏原篩查ImmunoCAP、喉動態鏡、聲譜儀、CO2激光、微波、射頻治療儀,國際一流的Zeiss手術顯微鏡、顯微CO2激光、Storz全套鼻內鏡手術器械及數碼攝像電視監視系統,鼻內鏡電動切割系統及術中面神經監護儀等設備。
承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學教學工作,80%以上學時由高級職稱教師講授,運用全英及雙語教學方式。近年來,該科加強了對外交流和合作,先后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ruce Scott Bochner教授、德國 Marburg 大學 Fulda 教學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Draf 教授、奧地利Graz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院主任Heinz Stammberger教授(聘請為該院“客座教授”)、美國波士頓大學Cohalano教授來該院講學、訪問,舉辦學術報告會。
同濟醫院產科在圍產醫學臨床及產前診斷等各方面均處于湖北省領軍位置,是湖北省急危重癥救治中心,也是湖北省首批掛牌的產前診斷中心;產科多名教授是相關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如喬福元教授任武漢市醫學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馮玲教授任武漢市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常委、陳素華教授任湖北省圍產醫學委員。同濟醫院產科共有醫師13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產科床位數共有固定床位45張,其中溫馨病房8個,另外配有產房,可以開展無痛分娩、導樂陪產、無痛人流、各種原因所致的剖宮產等臨床操作。
醫療特色:1.各種高危妊娠、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的診治,如妊娠合并糖尿病、心臟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母兒血型不合等;2.胎兒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宮內早期診斷,包括唐氏綜合癥篩查、FISH以及羊水/臍血培養診斷染色體數目及形態異常、風疹/弓形蟲/巨細胞病毒的宮內感染等。
重大設備項目:三維超聲儀、呼吸機、胎兒電子監護儀。實驗室擁有低溫冰箱、三氣培養箱、CO2培養箱、PCR熱循環儀、酶標儀、超低速離心機、生物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系統顯微鏡等多種儀器設備,可開展遺傳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組織形態等研究。
硬件設施
重大診療設備:三維超聲儀、呼吸機、胎兒電子監護儀等。實驗室設備:實驗室擁有低溫冰箱、三氣培養箱、CO2培養箱、PCR熱循環儀、熒光定量PCR儀,超純水系統、FISH分析系統、酶標儀、超低速離心機、生物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系統顯微鏡等多種儀器設備,可開展遺傳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組織形態等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內科歷史悠久,創建于1959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血液??浦弧,F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內科學(血液?。┎┦奎c,醫學博士后流動站,國家放射病應急診治中心?,F有在職臨床經驗豐富的教授5人,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10人,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學位。??茡碛衅胀ú〈?0張,骨髓移植病床6張。醫療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齊全,每年診治省內外血液病患者萬余名,診治范圍包括貧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等各種血液病。目前為中南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聲譽最佳的血液科之一。
該??圃诙嗄甑尼t療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國內領先,完善的血液病診療體系,配備有專門的臨床診斷實驗室,擁有多種先進的血液病檢測儀器。如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染色體工作站等多種大型設備,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診療技術,診療服務對象輻射中南地區多個省份。對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已經由形態學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使治療達到個體化,合理化,顯著提高了療效,不少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病人由此獲得痊愈,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回到社會中去。在同濟醫院整體醫療實力為后盾的支持下,形成了長于解決血液病疑、難重癥的診治特色。
??颇壳爸鞒侄囗棁抑卮罂茖W技術發展基金課題,在引進和創造新的醫療診治技術,推動國內血液病診療技術和理論的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使廣大病友受益。近5年在“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 “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Molecular therapy ”等著名的國際期刊共發表專業論文80余篇。主編“中華內科學”,“白血病”等多本內科和血液專著。與美國Emory 大學血液科、德國海德堡大學血液科等國際著名血液診療中心建立了長期醫療協作關系,為保持臨床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快速的交流通道。
硬件設施:血液實驗室擁有較完善和先進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研究設備,包括細胞培養室及相關設備(生物安全柜和超凈工作臺、CO2培養箱、倒置顯微鏡和熒光倒置顯微鏡等)、凝膠成像分析系統、-80℃冰箱、低溫離心機、PCR儀3臺及實時定量PCR儀1臺、雜交爐、純水儀、制冰機、流式細胞儀以及其它分子生物學設備。
自1996年以來,已投資 1000 多萬元購置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設備,包括核酸研究、蛋白分析、細胞遺傳學分析、細胞培養設施等。
已有主要儀器設備(部分):
生物信息學技術平臺 集群服務器 多種生物信息分析軟件)
二維電泳儀 激光捕獲儀
掃描電鏡,透射電鏡 激光共聚焦分析系統(Confocal)
雙光源流式細胞儀 原位雜交儀
高壓液相色譜儀 懸液制片系統
程序冷凍降溫儀 電腦分子核酸分析儀
紫外分光DNA蛋白分析儀 去離子水發生過濾系統
石蠟、冷冰、超薄切片機 超聲細胞粉碎儀
酸堿測定儀 低溫超速離心機
二氧化碳培養箱 PCR儀
恒溫孵育搖床 顯微成像系統
磁微粒檢測儀 氨基酸自動分析儀
超凈工作臺 恒溫冷柜
凝膠分帶照像系統 電腦圖文處理系統
染色體工作站 實時定量PCR儀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自創建以來,經過幾代學者不懈的努力,已成為集醫療、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位居國內領先水平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醫療中心。目前,該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衛生部??漆t師培訓基地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基地”。 已形成鼻-前顱底外科、咽喉-頭頸外科和耳-側顱底外科等各具特色和優勢的二級學科布局。
科室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年門診量超過12萬人次,居湖北省首位。有固定床位88張,平均使用率>110%。病人來源遍及全國各省市地區,還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波等國家的華僑。擁有正教授、主任醫師10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7人和住院醫師4人??浦魅未抻廊A教授、主任醫師、博導、華中科技大學跨世紀人才,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2001年以來,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專利5項。在各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SCI收錄的國際權威期刊。近幾年,該科的鼻科基礎及相關臨床研究成長迅猛,目前已居國內前列??蒲谐晒吧锾沾芍卸庖鞴艿难兄萍皯谩?005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鼻內窺鏡相關微創技術臨床應用研究”2002年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耳鼻喉科-頭頸外科有腦干誘發電位儀、耳聲發射儀、聲阻抗測聽儀、電子鼻、咽喉鏡、多套鼻內窺鏡、鼻阻力計、過敏原篩查ImmunoCAP、喉動態鏡、聲譜儀、CO2激光、微波、射頻治療儀,國際一流的Zeiss手術顯微鏡、顯微CO2激光、Storz全套鼻內鏡手術器械及數碼攝像電視監視系統,鼻內鏡電動切割系統及術中面神經監護儀等設備。
承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學教學工作,80%以上學時由高級職稱教師講授,運用全英及雙語教學方式。近年來,該科加強了對外交流和合作,先后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ruce Scott Bochner教授、德國 Marburg 大學 Fulda 教學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Draf 教授、奧地利Graz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院主任Heinz Stammberger教授(聘請為該院“客座教授”)、美國波士頓大學Cohalano教授來該院講學、訪問,舉辦學術報告會。
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自創建以來,經過幾代學者不懈的努力,已成為集醫療、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位居國內領先水平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醫療中心。目前,該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衛生部??漆t師培訓基地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基地”。 已形成鼻-前顱底外科、咽喉-頭頸外科和耳-側顱底外科等各具特色和優勢的二級學科布局。
科室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年門診量超過12萬人次,居湖北省首位。有固定床位88張,平均使用率>110%。病人來源遍及全國各省市地區,還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波等國家的華僑。擁有正教授、主任醫師10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7人和住院醫師4人??浦魅未抻廊A教授、主任醫師、博導、華中科技大學跨世紀人才,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2001年以來,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專利5項。在各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SCI收錄的國際權威期刊。近幾年,該科的鼻科基礎及相關臨床研究成長迅猛,目前已居國內前列??蒲谐晒吧锾沾芍卸庖鞴艿难兄萍皯谩?005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鼻內窺鏡相關微創技術臨床應用研究”2002年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耳鼻喉科-頭頸外科有腦干誘發電位儀、耳聲發射儀、聲阻抗測聽儀、電子鼻、咽喉鏡、多套鼻內窺鏡、鼻阻力計、過敏原篩查ImmunoCAP、喉動態鏡、聲譜儀、CO2激光、微波、射頻治療儀,國際一流的Zeiss手術顯微鏡、顯微CO2激光、Storz全套鼻內鏡手術器械及數碼攝像電視監視系統,鼻內鏡電動切割系統及術中面神經監護儀等設備。
承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學教學工作,80%以上學時由高級職稱教師講授,運用全英及雙語教學方式。近年來,該科加強了對外交流和合作,先后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ruce Scott Bochner教授、德國 Marburg 大學 Fulda 教學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Draf 教授、奧地利Graz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院主任Heinz Stammberger教授(聘請為該院“客座教授”)、美國波士頓大學Cohalano教授來該院講學、訪問,舉辦學術報告會。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精神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皮膚性病科:于1955年隨同濟醫學院遷至武漢,經歷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和壯大,目前已發展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的皮膚性病???。該科技術力量雄厚,目前共有醫護技專業人員42人,其中包括主任醫師、教授6人, 副主任醫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9人,具有碩士學位者3人,在讀博士1人,有多人分別在湖北省皮膚科學會、湖北省性學會、性傳播疾病專業委員會、武漢市皮膚科學會、湖北省微生物學會、湖北省美容學會、湖北省變態反應學會等學術組織擔任重要職務,在學術界享有較高威望。該科分門診、病房、實驗室及激光美容中心四大部分。病房有病床40張,可診治各種疑難重癥病人。門診病人來自全國各地,日門診量達300人次以上。門診每日均有專家應診,開設有各種皮膚病疑難雜癥專家門診、性病專家門診、皮膚激光美容專家門診、瘢痕專家門診、脫發專家門診等。長久以來,該科已形成完善的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和主任大查房制度,力求為每一位疑難患者提供滿意的診治。性病門診開展各種性傳播疾病的全套實驗室檢查,進行規范化的診斷與治療,并開展艾滋病的血清篩查,該科是湖北省與武漢市性病診療服務規范合格單位。皮膚激光美容中心可診治各種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淺表新生物及進行激光脫毛、光子嫩膚等。瘢痕門診針對各種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開展個性化治療,療效顯著,備受患者青睞。脫發門診也為飽受脫發困擾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該科病房現有病床40張,可診治各種疑難重癥病人,并設有氣療室、光療室等,為患者提供多樣化的治療手段??剖以O備齊全,擁有進口的脈沖染料激光系統、翠綠寶石激光系統、四波長多功能美膚美容激光儀、激光脫毛機、光子治療儀、微晶磨削機、超脈沖CO2激光機、光動力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機、紫外線光療儀、藍光治療儀、中藥汽療儀等多種美容及治療設備,并能開展全套過敏原檢測。實驗室尚有自動組織包埋機、病理切片機、PCR儀、熒光顯微鏡、CO2培養箱等多項診斷設備。該科集醫療、教學、科研、培干于一體,不僅承擔著該校本科及研究生理論及臨床教學工作,還為基層醫院培養業務骨干提供學習進修機會。該科還是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每年均擔任一定數量藥物的臨床研究與開發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與時俱進,皮膚性病科將迎來更為蓬勃的發展!
硬件設施:
脈沖染料激光系統、翠綠寶石激光系統、四波長多功能美膚美容激光儀、激光脫毛機、光子治療儀、超脈沖CO2激光機、光動力治療儀、微晶磨削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機、紫外線光療儀、藍光治療儀、中藥汽療儀、自動組織包埋機、病理切片機、PCR儀、熒光顯微鏡、CO2培養箱等。
武漢同濟醫院腫瘤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全國綜合性醫院最早成立的腫瘤科。經過50年的不斷研究探索、經驗積累、設備更新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現在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腫瘤研究及治療中心。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開放床位數近200張,現有工作人員一百余人,包括醫生42人;護士80人;技術人員16人。教授、副教授10人,中級職稱1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其中多人有留學國外的經歷。與美國MD.Anderson癌癥中心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并聘請該中心的教授出任同濟醫院的名譽教授,多次來同濟醫院講學和指導工作。
目前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要進行腫瘤的科學研究、診斷、綜合治療、預防和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宮頸癌、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胃腸道腫瘤、食管癌、腎癌和睪丸腫瘤以及癌癥的姑息治療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對于其他少見惡性腫瘤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在腫瘤的治療上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其中宮頸癌、鼻咽癌治療效果顯著,近距離放射治療、全身立體定向放射治療(X刀)和癌癥疼痛治療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F在已經開展了先進的三維調強放射治療,大面積不規則野照射。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近十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教委課題1項,省科委課題10項,省廳科教處課題3項,省自然基金5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課題2項,院、校級基金23項。近年來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參加了多項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如針對高危乳腺癌病人進行的分子靶向治療新藥抗HER-2單克隆抗體新藥臨床試驗。規范化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為不少難治病人提供了新希望。
隨著武漢同濟醫院的建設與發展,腫瘤中心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中,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同濟醫院團結、嚴謹的腫瘤中心工作者會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武漢同濟醫院腫瘤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全國綜合性醫院最早成立的腫瘤科。經過50年的不斷研究探索、經驗積累、設備更新以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現在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腫瘤研究及治療中心。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開放床位數近200張,現有工作人員一百余人,包括醫生42人;護士80人;技術人員16人。教授、副教授10人,中級職稱10余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其中多人有留學國外的經歷。與美國MD.Anderson癌癥中心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并聘請該中心的教授出任同濟醫院的名譽教授,多次來同濟醫院講學和指導工作。
目前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要進行腫瘤的科學研究、診斷、綜合治療、預防和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宮頸癌、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胃腸道腫瘤、食管癌、腎癌和睪丸腫瘤以及癌癥的姑息治療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對于其他少見惡性腫瘤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在腫瘤的治療上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其中宮頸癌、鼻咽癌治療效果顯著,近距離放射治療、全身立體定向放射治療(X刀)和癌癥疼痛治療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F在已經開展了先進的三維調強放射治療,大面積不規則野照射。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近十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教委課題1項,省科委課題10項,省廳科教處課題3項,省自然基金5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課題2項,院、校級基金23項。近年來同濟醫院腫瘤中心參加了多項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如針對高危乳腺癌病人進行的分子靶向治療新藥抗HER-2單克隆抗體新藥臨床試驗。規范化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為不少難治病人提供了新希望。
隨著武漢同濟醫院的建設與發展,腫瘤中心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中,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同濟醫院團結、嚴謹的腫瘤中心工作者會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理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新生兒專業:該專業是中華圍產醫學會常委和中華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成員所在單位。在胎兒及新生兒肺發育,高氧性肺損傷的發病機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較早開展新生兒嚴重感染早期診斷研究,以及圍產期窒息后腦損傷的發病機理、早期診斷和預后隨訪研究,探討防治規律,成果分別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率先在國內應用支氣管肺泡灌洗技術檢測機械通氣患兒炎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產生水平,開展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防治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其他研究包括高膽紅素血癥的早期干預及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機制;在國內最早進行重組人類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早產兒貧血方案的研究和新生兒消化道動力障礙研究等,相關研究成果為國內領先水平。新生兒重癥監護、新生兒轉運和現代治療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為國內先進水平。有關胎兒/新生兒肺發育及早產兒慢性肺病機制和防治研究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教育部聘請外國專家項目、湖北省科委重點項目等資助。有關胎兒肺發育、高氧性肺損傷與抗氧化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炎性分子機制及抗趨化干預等研究與國際前沿同步進行,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肺發育及高氧肺損傷的研究和窒息后腦損傷的機制與診治,組織和參加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新生兒轉運和重癥監護等。
同濟醫院病理研究所,由原同濟醫學院病理學系和同濟醫院病理科于2007年整合而成,集病理學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其前身為1907年在上海成立的德文醫學堂附屬寶隆醫院病理學館。經歷10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綜合實力位于全國前列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在同濟病理百年輝煌歷史中,先后涌現出梁伯強、吳在東、楊述祖、武忠弼和鄧仲端等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病理學家。目前是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常委單位和湖北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病理科是我國第一批病理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并于1991年被批準為博士后招收學科,1992年被批準建立衛生部呼吸系疾病重點實驗室(病理室),1994年被批準為省級重點學科,2007年入選國家級重點學科;近五年來獲國家級研究項目14項,發表SCI論文22篇,最高影響因子為16.5?!恫±韺W》課程于2007年入選湖北省省級精品課程。
病理科現有職工49人,其中教師28人,包括教授9人(其中返聘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6名),副教授6人,講師9人,助教4人, 絕大多數具有海外留學進修經歷;教學輔助及實驗技術人員基本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師資隊伍結構日趨完善。
在臨床病理診斷方面,病理科依靠雄厚的人才優勢,近年來每年完成臨床病理診斷近4萬例,位居華中地區同行之首;同時承擔了全國各地大量疑難病例的病理會診工作。最近亦開展了分子病理診斷工作,為一些疑難病例的診斷提供分子依據。
可咨詢
服務人次 22
好評率(90.0%)
擅長: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癥、慢性病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
服務人次 142
好評率(90.0%)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癥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務人次 1
好評率(--%)
擅長:結構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
查看更多心血管內科信息>>